“重体力活是干不了啦,但好歹还能活动活动。”6月3日,家住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红星镇尹寨村的尹良学一边在院子里做些闲活一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工会,我这条胳膊早就没了。”
1年多前的那场不幸令尹良学不堪回首。尹良学盯着自己的右胳膊,那里,一块人造骨头在钢板的固定下嵌在尹良学的身体里。在这块人造骨头的帮助下,尹良学已经能够使用一个健康胳膊所具备的部分功能。
1年多前,尹良学在颍上县城北新区一个工地上做泥工。
“那天是4月18日。”尹良学对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当时,尹良学正在三楼上干活,突然,工地上的泵车发生故障,沉重的泵头在惯性的作用下猛烈地向尹良学撞去。
在泵车泵头击中胳膊的那一刻,尹良学的第一个反应是:胳膊没了!
工地班长李太才和工友们连忙把尹良学送往附近的颍上县人民医院。经诊断,尹良学的右桡骨中上段粉碎性骨折,右食指外伤,右桡神经损伤。
“工地的负责人一开始还是很重视的,他们来看望我,帮我垫付医药费。”由于缺乏救治条件,县医院建议尹良学转院治疗。此时,在是否继续治疗的问题上,尹良学与施工单位发生了分歧。
“他们只同意支付在县医院治疗的3万多元费用。如果我转院,他们就不同意拿钱了。”
尹良学的爱人多次找工地负责人商量转院治疗的事,相关负责人就是不答应。“他们让我去法院告,说法院判了才会同意,可是等官司打完了,胳膊也就没得治了。我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靠我这个顶梁柱,没了胳膊还怎么生活?”
就在夫妇俩感到绝望之际,有好心人提醒道:听说工会能帮助农民工,何不去县总工会寻求帮助呢?
“大概在去年六七月份左右,他们来到帮扶中心的窗口,询问有关工伤保险的事。”颍上县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主任唐树新回忆,“他们当时看上去非常焦灼,我们对此非常重视,在了解完事情经过后立即着手处理。”
据唐树新介绍,县总及帮扶中心人员多次找施工单位协商赔偿事宜,施工单位负责人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敷衍推卸。为了让施工单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颍上县总工会拟了一份严肃的函件送交施工单位。
经反复沟通、协商、调解,最终,用人方同意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给予尹良学一次性工伤赔付17万元。尹良学用这笔赔付款到北京继续治疗,身体的损伤被最大化地减小了。
新闻推荐
近年来,由省红十字会联手民营医院对颍上县唇裂患儿开展修复手术,从此使这些患儿拥有了灿烂的笑容。本报记者袁家权摄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