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杨
“朋友酒后驾车出了车祸,导致他人死亡,我们这些陪酒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吗? ”近日,颍上县读者杨力 (化名)通过本报读者QQ群(群号:81703254)向本报记者咨询一起交通事故的责任问题。
杨力告诉记者,前不久,在一次聚会后,朋友酒后驾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将车开进了路边一处水沟里,致使车内一位乘员死亡。事故发生后,朋友已经被警方拘留。但杨力作为那次聚会的参与者,对自己是否要承担连带责任心里没底。
杨力说,当天聚会时大家都喝了酒,在酒席上大家也都彼此劝过酒,但酒席之后,朋友是否开车回家,他不得而知。 “据说死者的家人决定打官司解决此事,不知道我会不会也成为被告? ”
记者就此咨询了合肥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沈智伟律师。沈律师指出,因酗酒而发生的伤亡,原则上主要责任由饮酒者本人承担,但未成年人、精神病及特殊体质如酒精过敏等三类人群除外。如果杨力的朋友是成年人,那么他应当认知和预见到过量饮酒的潜在危险和严重后果,酒后驾车导致他人死亡,应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至于同桌饮酒的人是否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沈律师表示,要看这些参与者是否存在强迫性劝酒行为,如果明知朋友不能喝酒却强制其喝酒,就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同时,由于酒后驾车是违法行为,那么如果杨力等赴宴者明明知道朋友喝了酒却对其驾车行为不管不顾的话,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如果朋友酒后驾车不去制止,就是纵容行为,是需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沈律师说。
据介绍,适度劝酒、敬酒并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过度劝酒致使他人出现伤亡则要承担赔偿责任。沈律师指出,一般情况下,如果存在以下四种情形,劝酒者、酒友们是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情形一: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不依不饶等,甚至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情形二:明知对方不能喝酒而继续劝酒,导致对方因喝酒而引发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心肌梗塞等,导致伤亡的,要承担部分责任。
情形三: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如果饮酒者已失去自控能力,神志不清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时若出现意外,酒友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情形四:酒后驾车未劝阻,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的情况下,一旦出事,酒友有可能会承担一定的责任。而对方不听劝阻的情况下,酒友是可以免责的。
律师提醒,酒是社会交往中的常见饮品,岁末年初,亲朋好友之间敬酒劝酒是常有的事,但喝酒要适量、劝酒勿过度看到酒驾等非法行为也要制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逸群实习生董清源)今年“三夏”期间预计雨水偏多,省农机局于日前印发了安徽省“三夏”农机化生产总体方案,从抢收安排、服务方式、秸秆机械化还田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