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玉芳通讯员范智)“三分建,七分养,只建不养,等于瞎忙。 ”在开展好农田水利建设同时,颍上县今年积极引导水管单位改革分流人员组建公司,注册成立了14家专业化管护公司,将沟渠、涵闸、机井、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分类打捆招标,实现专业人来干专业事,促进了小水利工程良性运转。
位于颍上县西部的六南河是该县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六十铺和红星两个乡镇,全长9.8公里,是沿途5万亩良田的“大水缸”。 12月底,正值冬修时节,记者沿河看到,六南河刚刚完成清淤,新蓄的河水徐徐流淌。村民告诉记者,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条“臭水沟”。由于多年没有治理,旱不能灌,涝不能排。今年冬修期间,六南河疏浚完成后,不仅沟通了小润河、阜颍河,还成为公路沿线一条亮丽的“水风景”。
据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何浩介绍,该县今年大力实施沟河疏浚连片治理及综合治理:实施了17条重点大沟疏浚整治工程,总长70公里;实施了全长近30公里的阜颍公路河治理工程,投资3.8亿元;实施颍上西部沟河连片治理,疏浚淮颍河、六南河总长27公里。
“沟渠、涵闸、机井、村塘……小水利工程建设不难,难的是,建起来以后由谁来管、怎么管。”何浩说,以前,面上的小农水工程都是由镇村管理,但很多工程往往跨村跨乡,责任不明确,人员、经费也没有落实,管理养护流于形式。
“专业事还得交由专业人来干。 ”根据安徽省要求,今年,颍上县财政投入101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又将沟河管护与农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按照县、乡、农民人均投入10元的标准筹集环境整治经费,20%用于沟河管护和保洁。具体操作上,决定采用物业化管理思路,向社会购买服务。
瞄准这一政策机遇的卜祥辉于今年9月成立了颍上县三严水利工程管护公司,负责全县348个涵闸维修管护任务。 “3名技工监理都是以前从电灌站分流出来的老师傅,都是涵闸方面的行家,技术可靠。 ”卜祥辉说。
目前,颍上县通过引导水管单位改革分流人员,注册成立类似专业管护公司14家,该县877处小型泵站、342座小型水闸、17条重点大沟、2055眼机井已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专业管护公司维修养护。颍上县按照小型泵站年管护费用200元/千瓦,小型水闸年管护费用1500元/米 (闸门宽度),沟河年管护费用3000-5000元/公里,机井年管护费用500-800元/眼,测算管护经费。如芦桥等17处大沟,由下岗分流职工组建的颍上县水景水利专业管护公司进行管护,年管护经费29.8万元。依据协议,管护公司要对沟内违章搭建、倾倒垃圾、堆放杂物、沟坡开垦种植作物、随意取土、随意拦鱼等行为负起责任。颍上县水务局对公司每季度考评一次,并根据考评结果支付相应管护经费。考评不合格不予支付管护经费。
位于八里河镇仁里村的岗头电灌站,由颍上县第三湖排灌服务公司竞标管护后,由技工黄维林具体承担养护任务。 “每个月都要来查一次,灌溉时来的更勤。 ”谈到养护前后的变化,黄维林掩饰不住骄傲:“以前没人管时,前后都长满树,看不到电灌站,现在你摸一摸机井,一丝灰尘都没有。 ”
新闻推荐
编辑同志: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的实施,安徽省农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但由于农村乡村公路标准低,加上农民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乡村...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