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本报“社情民意”版刊登了《道路损毁久 安全隐患大》的报道,引起颍上县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该县交通局和古城镇政府领导经实地勘察、走访之后,很快拿出了解决方案,并联系施工单位,立即对该段损毁的道路进行抢修。目前,该道路整修已经开工。
多年来,古城镇新区通往颍上县城的一条道路年久失修,毁坏严重,一直没有整修,大小事故多发,当地群众和驾驶员怨声载道。特别是新区至“李老墩”桥之间,路面损毁尤为严重,一到阴雨天,车辆、行人都难以通行。日前,记者开车从颍上县城往古城镇,看见“李老墩”铁路桥至古城新区2.3公里路段,工程队正在施工。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县公路工程队的,正在整修这段道路。目前,该道路已修补了1.2公里。”驾驶员陈桥告诉记者:“几年前,我花20多万元刚买的这辆车,雨后从这条路去县城,因为路面损毁,桥下排水设施不健全,积水排不掉,导致排气管进水,花了好几千元才修好。安徽日报的报道反映了群众的心声,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现在,这条路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难行了,也不怕排气管进水了。 ”古绳村村民张孝辉对记者说:“半个月之前就有施工单位对此路段进行昼夜抢修,把损毁路面修补好,方便了群众。 ”古城镇一位负责同志说:“这条路是按县乡一级公路的标准施工的,平坦通畅,元旦前就能修好通车。 ” 本报记者 齐振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安耀武 通讯员 王鹏飞)颍上县积极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以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该县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