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只有小学学历 爱上“管仲”一辈子 颍上县农民作家著书《管仲传奇》

来源:市场星报 2015-07-26 04: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颍上县农民作家著书《管仲传奇》

□ 实习生 吴悦 匡佳佳 星级记者 刘海泉阜阳市颍上县管谷村,相传是管仲故里。75岁的冯传礼是当地一位普通的农民,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管仲传说代表性传承人。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四十多年来,冯传礼田间地头搜集管仲传说,呕心沥血,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硬是凭着满腔热情写就了一本14万字的《管仲传奇》,令人赞叹。

从小痴迷管仲 立志传承管子文化

冯传礼是颍上县建颍乡人,这里是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管仲的故里。孩提时代,冯传礼就从老人口中听说到许多有关管仲的故事,也是从那时起,一颗叫做“管仲”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步入少年时代,读了小学,冯传礼愈加痴迷听别人讲故事和传说,以至于成为一个嗜好,聆听过程中,认为有意思的,他还会认真记下来。日积月累,关于管仲的传说和故事,越积越多。

7月22日,冯传礼在合肥,向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讲述了他和管仲的缘分。

“我们当地有很多管子的传说,但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久而久之,有些传说会失传。我想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管子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不能丢了。”冯传礼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有出书的念头。

30年坚持

小学文化写出14万字书

从1984年开始,冯传礼正式提笔整理搜集管仲的材料。而对于管子文化的研究,正式开始于1988年春天,当时冯传礼得知一个全国性的管子研讨会要在颍上召开,非常振奋。

“那段时间,只要听说有人知道管鲍的故事,便马上放下手中的农活,找到对方,有时候一交流就是一整天。”冯老回忆说,自那以后,他对管仲的痴迷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搜集材料,他跑遍了颍河两岸的所有村庄,“种田务农”反而成了他的副业。

但是,只读过小学四年级的冯传礼,想要实现梦想,谈何容易?

“很多人都是冷嘲热讽,以为我是不务正业,没有人看好我能出书。但是,我认定的事,即使再曲折艰难,我也要做好。”冯传礼告诉记者,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每每遇到不认识的难写的字,历史知识中不了解的地方,他都会向他人虚心请教,“学无止境,何况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学生。”

2014年4月,30多年的坚持不懈,终于结出了硕果。由冯传礼著作的《管仲传奇》一书印刷出版。

管鲍两姓不通婚、管母轶事三则、管仲与劳动号子……透过这本14万字的书作,管仲的生平故事一一呈现。

生活不易,晚年不改初衷

“我这么多年‘不务正业\’,成绩是出了一本书,代价是家徒四壁,捉襟见肘。”采访中,老人这样调笑自己当时的生活。他说,多年来,别人忙着打工挣钱,自己却始终痴迷于管仲故事研究,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故事收集整理上,家庭生活一直很拮据。2003年,老伴又因为身体原因,双目失明、精神失常,家境更是窘迫。“吃饭三顿愁,住房望天漏”。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动摇老人继续整理管仲生平故事的信念。让冯传礼感到欣慰的是,2011年,他被推荐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管仲传说代表性传承人,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

“我的初衷就是收集管仲一生的民间流传故事,以补正史不足。虽然出了一本书,但只是其生平的皮毛。”冯传礼表示,“这个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我会继续下去,这也是我晚年最大的心愿。”

新闻推荐

专家提醒, 儿童受伤骨折,家长应冷静处理

日前,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一例重症车祸伤患儿,患儿四肢有三处骨折。据了解,该患儿今年12岁,家住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庙台村,于当日清晨4时许驾驶电动三轮车和一辆轿车相撞,患儿年逾六旬的奶奶当场死亡,两...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只有小学学历 爱上“管仲”一辈子 颍上县农民作家著书《管仲传奇》)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