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颍上县润河镇陈楼村的一大片稻田里,村民王家美养殖的第二批两千多斤龙虾被捕捞上岸。“稻田养龙虾,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王家美告诉笔者,探索“稻虾共作”种养新模式,亩均效益是一般种稻收入的四五倍。
今年35岁的王家美是一名退伍军人。 2011年底,王家美拿着20多万元退伍金,一心想去大城市创业。“正当我决定出去闯闯时,母亲跟我说,父亲和她年纪都大了,家里10多亩地也操劳不了了,想让我在家找营生。 ”王家美说,听了母亲的话,他留在了家乡。
在老家,望着连片的稻田,王家美思量着:“即使当农民,也要干出点新意,闯出一片天。 ”2013年,他从亲戚朋友那里筹集100多万元,流转323亩土地,注册成立家美家庭农场,开启种田生涯。
“起初,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种杂交水稻,没意识到本地土壤不适应,折了七八万元。 ”经历了失败,王家美并没有放弃。农闲时,他总爱往县农委跑,请教专家,学习农业知识,寻找最新的科技信息。了解到机械化生产的便利和好处,他先后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育秧机、插秧机、秸秆打捆机等10余台机械,实施全自动化种田。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新流转土地230亩。去年,他一亩稻田的利润达2000-3000元。
为综合利用已置办的农机,去年5月,王家美建起了标准化育秧厂,除了满足自己的生产需求,还为附近农户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经济效益可观。
收获了成功,王家美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寻找增收新路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海做烧烤生意的弟弟发现,龙虾销路很好,利润可观,便和哥哥商量,在家养殖龙虾。“经过考察学习,我们向凤阳农民学起了稻田养殖龙虾技术,准备在自家的稻田里尝试养殖。 ”王家美告诉笔者,将龙虾养在稻田中,稻田中的杂草、腐烂的秸秆、虫子都是龙虾的食物,而龙虾的排泄物则可以给稻田提供肥料。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长,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循环养殖模式。
今年刚过完年,王家美就开始拾掇十几亩的水稻田,尝试养殖龙虾。经过细心管理,三个多月后,第一批龙虾上市了。
“龙虾一年能卖三次,4月至5月一次,6月至7月一次,9月至10月一次。第一批少点,只有1000多斤,刚上市就被合肥的客商以15元一斤订购完了。”王家美说,按照一亩田产龙虾600斤计算,光卖龙虾,每亩每年纯收入就有6000多元。
王家美介绍说:“由于龙虾对稻田水质要求较高,田间管理采用原生态的方法,不上化肥、不打农药,水稻亩产只有500斤左右,但产出的稻米品质明显高于普通稻米,市场价达到每斤10块钱。而普通稻米虽然亩产能达1200斤左右,但市场价每斤才一块多钱。这样一算,还是我们的效益更高。 ”
初次养殖成功,王家美不仅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更收获了信心。 “即使当农民,只要你勤奋好学,在传统农耕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技术,就能收获成功。 ”王家美说,“稻虾共作”带来的是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下一步,他将扩大龙虾养殖规模,并带动更多乡邻加入稻田养虾的行列。
(关加加)
新闻推荐
肉牛养殖补贴政策真给力每头母牛补助1000元;母牛存栏量统计核查须做到:见牛、见人、见标、见榜
每头母牛补助1000元;母牛存栏量统计核查须做到:见牛、见人、见标、见榜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