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至26日,记者随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组走进六安、阜阳和宿州三市一些秸秆禁烧“零火点”乡镇,试图揭开这些地方“不点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奥秘。调查发现,除了周密的组织和盯防,禁烧成功的关键还需在农技推广、资金和机械保障等方面觅得好 “出路”,确保农户能够收得上来、种得下去。
高温堆肥老法新用
6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截岗路,10余里的乡村水泥路旁绿树成荫,每隔几米远就会有一座泥巴糊起的土堆,这些土堆长约4米、宽2米、高1米。 “光这条路两旁就有1500多座,全镇共堆积7800多个这样的肥堆。 ”王岗镇党委书记陈孝平告诉记者,采用高温堆肥的老办法,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肥,有效杜绝了燃烧隐患。
陈孝平介绍,王岗镇属于农机大镇,今年镇里又拿出15万元购置了60部灭茬机,每村不少于6部,统一调配400台旋耕机,确保已收的麦茬地能够及时播种,秸秆就地还田率80%左右。“在夏种基本结束后,对田边、沟边、路边散落的秸秆及生活垃圾,以村组为单位集中收集起来,在路边或房前屋后进行高温堆肥。”陈孝平说,秸秆加上适量氮肥及腐熟剂,堆肥温度可达40-60度,秋后将变成很好的农家肥。
免耕直播省时省钱
六安市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农业用水严重依赖淠史杭工程,村组用水都有具体时间安排,一般一次只有两三天。由于机械等原因,当地小麦都是高茬收割,还田需要充足的水源保证,以往农民为了抢农时,在放水季到来之前,总想一把火将秸秆烧掉了事。如何让农民省时省力省钱,又不误农时?寿县安丰等乡镇采取水稻免耕直播法,为干旱地区秸秆处理找到一条出路。
安丰镇镇长时召银介绍,水稻免耕直播法,就是在小麦收割前一天将稻种撒于田间,收割后不用翻耕犁耙,秸秆均匀铺于田间,然后再放入适量的水即可。据了解,去年安丰镇遭遇大旱,部分稻田几乎绝收,但免耕直播种植的水稻在缺水情况下仍保持700-800斤每亩的产量。“这种技术每亩减少人工和耕作成本200元左右,有效解决了秸秆出路问题,但也增加除草成本80元左右,同时对品种选择、播种时期、杂草防除、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环节也有特殊要求。”六安市环保局局长郑运钢介绍。
机械、奖补双管齐下
6月25日下午,宿州市埇桥区汴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炳俊站在成片的大豆玉米田前,骄傲地说:“宿城北大门的这‘一把火\’我们是成功防住了。 ”说起禁烧成功的秘诀,张炳俊认为,加大机械投入及奖补力度是杜绝焚烧的关键。
张炳俊介绍,该街道通过调研,决定秸秆一律实行粉碎、灭茬、旋耕的办法全量还田。这无疑会增加机手作业难度,同时每亩将增加灭茬费用25元,旋耕费用35元。 “增加的费用全部由街道奖补给机手,农户不需额外贴钱。”张炳俊坦言,这种大力奖补方式,对于财力不好,田地较多的纯农业乡镇还有难度。
采访中,各地普遍反映,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农机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对于秸秆禁烧至为关键。免耕直播、高温堆肥等秸秆处理利用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路径,轻率推广或将事与愿违,而目前适用的秸秆利用技术仍相对较少,农技指导比较匮乏;秸秆禁烧也给农业机械带来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打捆、粉碎等机械急需快速普及,另一方面,限茬、粉碎、旋耕、高播等新技术,也对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提出新的要求。
本报记者 程茂枝
新闻推荐
农机行业开足马力奔向“互联网+”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