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建
她是一名普通的山村妇女,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来到浙江务工只有一个多月,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中为叫醒正在熟睡中的邻居,失去了最佳逃生机会,付出年轻的生命……
近一个月来,安徽省青阳籍务工人员罗腊英火海救邻居的事迹深深感动社会各界。从社区到网络,从浙江到安徽,人们争相传颂这位“最美邻居”的感人事迹。
今年4月5日凌晨1时许,浙江省浦江县仙华街道戴宅一区17号民房内突发火灾,最先发现失火的是住在二楼的安徽青阳籍务工人员罗腊英。
17号民房共有三层楼,一楼堆放杂物;二楼有4个房间,分别住着罗腊英,邻居肖康荣夫妻和肖康荣女儿女婿及外孙;三楼住着房东一家四口。
5日凌晨1时许,熟睡中的肖康荣的妻子听到邻居罗腊英急促的敲门声:“大姐,快起来,着火了! ”之后,她又听见罗腊英在敲隔壁女儿女婿的房门。
肖康荣和妻子连忙从床上爬起来,刚一打开门,浓烟就猛地冲进房间。 “一阵浓烟和热浪冲过来,外面什么也看不见。 ”肖康荣事后回忆道。扶着滚烫的墙壁,肖康荣和妻子摸到了女儿门前,女儿打开了房门,一家五口转移到安全地带。
大火很快惊醒了周边的人们,邻居们纷纷拿着水盆、水桶赶来救火;浦江县消防大队的消防员也很快赶到。10多分钟后,明火基本被扑灭。这个时候,大家发现罗腊英不见了。
已经脱离危险的肖康荣赶紧找来一块毛巾沾上水,捂着鼻子冲上二楼寻找,但黑暗中,他没有找到罗腊英。等他第二次上楼寻找时,肖康荣听到后院传来微弱的求救声,只见罗腊英趴在后院的水池边,全身已被烧得漆黑。
“叫醒你们后,我到三楼去叫房东了。 ”在送往浦江县中医院的路上,罗腊英这样告诉肖康荣。可是,罗腊英并不知道,在她上楼的时候,房东一家已从另一个通道,转移到隔壁住宅逃生了。
没有听到房东的回应,罗腊英很不放心,又呼叫了很久,仍然没有听到回应。此时,当罗腊英转过身来,只见一楼火势很大,滚滚浓烟顺着楼梯通道往上涌,无奈之下,她只得向后院逃生,而后院的过道却被封闭了。大火中,罗腊英体力不支倒下,全身烧伤面积达97%。
在大家把罗腊英送往医院的途中,当时还清醒的罗腊英用微弱的声音,向肖康荣的妻子问道:“大姐,你们都没事吧?我的脸有没有被火烧伤啊? ”
因为全身烧伤面积太大,当天凌晨,罗腊英被转移到金华市中心医院治疗。在转院路上,罗腊英吃力地告诉肖康荣:“你们一定要救救我!我还有一个老母亲,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她们都离不开我……”
“她就是这样质朴、实在,就像家乡山坡上的映山红,默默地绽放自己的美丽。 ”和罗腊英一起务工的同事、同乡李九香抹着眼泪说。
当天凌晨,罗腊英被转到金华市中医院。 5日下午,又被转到浙医二院重症监护室,最终还是因伤情过重于4月9日不幸去世。
罗腊英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邻居搭起了生命通道。被救的肖康荣至今还沉浸在悲痛中:“如果不是腊英叫醒我们,恐怕我们一家都完了,她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肖康荣忍不住掩面哭泣。
“她心地善良,勤劳俭朴,为人很好。 ”认识罗腊英的人都这样夸她:“在店里,罗腊英话不多,但干活最利落,分内的活做完了,就帮别人干活。她每天都会打扫公共楼道,有时还会帮大家做饭。 ”
罗腊英是今年3月份才来到浦江务工,性格开朗、做事热心的她和大家相处得特别好。
“我们工作就是往水晶上贴人像标识。有时候,罗腊英把她的事做好后,就过来帮我的忙。 ”李九香回忆说。“她生活非常俭朴,每天起得很早,经常看到她在打扫庭院。 ”戴宅村村民陈兰芳说。
与罗腊英一起上班的工友李发娣回忆道:“虽然和罗腊英相处只有一个多月,感觉她人很好,有时候我出去送货了,她就帮我照看小孩。 ”
在罗腊英生前居住的地方,一大间房子里除了床和柜子,没有别的家具。罗腊英的老乡王小荣告诉记者,罗腊英家里条件不好,平时特别节约,看上喜欢的衣服,却不舍得买。虽然对自己很节约,但是罗腊英对于他人却很慷慨,总是满怀热情地帮助别人。
·采访札记·
在采访罗腊英事迹的过程中,每一个和她熟识的人,她的工友、同乡、隔壁邻居、亲朋好友无不夸赞罗腊英朴实、勤劳、乐于助人;夸赞她有一颗善良而美丽的心灵。她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正是她一贯淳朴善良性格的本能反应。罗腊英走了,留给人们无限的感动。
德不孤,必有邻。近年来,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中不断涌现见义勇为的英雄,比如在温州勇斗歹徒的泗县农民工卢丙会,在宁波北仑区火海中救人的颍上县农民工徐义胜,在上海与小偷搏斗的肥西小伙子周传金……他们关键时刻的壮举义薄云天,赢得了他乡人的尊敬,塑造了安徽农民工的崭新形象。罗腊英也正是安徽务工人员中的优秀代表。让我们记住这些平民英雄,学习他们,关爱他们,让英雄流血之后不再流泪。
新闻推荐
日前,颍上县“农超对接”蔬菜种植基地的500余亩大棚早春土豆开始采收,100万公斤大棚土豆逐批收获上市,这种脱毒土豆不仅上市早,抢占市场空当,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目前主要销往北京和苏浙沪等地。本...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