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绿色怡人。行走在阜阳市的城乡,速生林、经果林、景观带、生态林竞相媲美,颍淮大地——
■ 本报记者 安耀武
政府扶持 掀起热潮
4月22日,记者在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田楼村看到,苗木基地里栽满了密密麻麻的林木,有樱花、海棠、金桂、女贞、栾树等八九个品种。基地负责人李文健正在指挥工人给刚栽下的金桂修剪枝叶。去年下半年,李文健在当地流转1000亩土地,投资2000多万元栽植景观林木。目前,这些景观林木长势良好。
看着一排排树苗上冒出的新绿,李文健高兴地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的支持,在镇村干部支持下,我在很短时间内顺利流转了土地,区财政还加大对特色种植业奖补力度,好政策、好环境调动了我们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
去冬今春以来,阜阳市以“发展优质高效林业,打造生态宜居阜阳”为主题,提早部署、广泛发动,深入推进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市政府出台 《关于2014年森林增长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计划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多次召开现场会、推进会。市政府成立四个督查组,由四大班子负责人带队,深入造林一线检查指导、督促进度,确保造林进度和质量。 3月6日,市党政军领导来到颍东区苏沟治理工程现场,与市直部门及颍东区干部群众一起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号召全市人民积极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家园。
为撬动全社会造林积极性,阜阳市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2014年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对三区造林和全市森林增长工程建设进行奖励。各地也分别出台财政扶持政策,对土地流转、规模造林给予资金补助。市县两级财政直接投入造林绿化资金3.1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45亿元用于森林增长工程建设。
社会参与 扩大规模
“社会广泛参与造林是今年植树造林工作的一大亮点。造林主体由过去的千家万户田间地头和政府买单沟河路坝,转变为企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规模流转造林用地。 ”阜阳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通过土地流转、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化操作等方式,吸收社会资金,引入造林企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优质高效林业,全市共引入规模以上造林企业36家、大户169个,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组织24个。
“植树造林通常缺的是资金,没有足够的资金,再好的设计也是空谈。颍上县创新造林模式,吸收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操作,采用土地流转方式,走林苗一体化之路,从而解决了难题。 ”颍上县林业局副局长杜利告诉记者,“林苗一体化”就是通过加密栽植、立体经营、重点培植,在林下套种耐阴园林绿化景观苗等,使经营者在短期内能获取经济收益,加快森林资源的整体培育,有效调动民间资本投入造林,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记者了解到,目前八里河西大道所在的慎城镇已流转土地3000亩,对外公开招商,引进昆山汇丰绿化公司,建设集种植培育、交易物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苗木、花卉、盆景基地。该公司目前已投资5000万元,建成3000亩苗木种植基地。记者在绿化现场看到,桂花、高杆女贞、广玉兰、雪松、红叶石楠等各类常绿树种应有尽有,和煦春风中,绿意盎然,万紫千红。
据统计,去冬以来,阜阳市新增连片50亩以上的造林片区448个,面积12.1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3.51%,开辟了规模化集约经营的林业发展新格局。
精品推进 提升效益
为提升造林效益,阜阳市围绕造林结构调整,建设了一批精品工程,如阜南县苗集镇、鹿城镇的万亩黄梨示范园,临泉县的辉隆集团万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颍东区正午镇、枣庄镇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林苗两用林等。全市完成的成片造林任务中,经果林和林苗两用林栽植面积占89.3%。
“这些林木,附加值高,市场销路好。 ”提起种植林木的效益,颍东区正午镇田楼村苗木基地负责人李文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金桂为例,每棵进价200元,如管理得当,4年就可以见效益,每棵可卖到500元,每亩约130棵,收入约4万元。随着年轮增长,金桂的价格会成倍上涨,如果生长10年,直径长到15公分以上的话,每棵能卖上万元。
此外,阜阳市各地还结合实际,以发展优质高效林业为目标,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养殖,探索出“林粮”模式、“林苗”模式、“林菜”模式、“林畜”模式、“林菌”模式。据初步统计,全市新增规模造林中林地复种指数达60%以上。
阜阳市林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切实加强林木管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做到栽植一片、管好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安耀武)记者近日从阜阳市商务部门获悉,今年上半年,该市实际利用外资8561万美元,同比增长61.7%。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376万美元,同比增长63.1%,通过其他途径投资185万美元。上半年,阜阳市实...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