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从2011年开始,谢桥镇积极整合资金,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批项目,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建设的优势,以大中沟清淤疏浚、水利配套工程建设、农村水环境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老百姓在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享受到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惠。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谢桥镇北靠济河、南邻浊沟,境内红旗河、光辉河、团结河、跃进沟、中心沟等纵横交错。上世纪七十年代,谢桥对镇域内的主要河流和农田水利建设展开大规模的兴修,形成比较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几十年来,这些水利设施在农业生产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积污染严重,不仅排灌能力下降,而且水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2010年谢桥镇专门聘请淮委水利设计院编制了《谢桥镇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在随后的三年当中,谢桥镇连续三年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镇党委政府每年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分步落实建设项目,完善机站和桥涵闸配套建设。 2011年,投入170万元完成镇域东部的跃进沟、团结河、西柳沟清淤疏浚,总长12.1公里,完成土方26.1万方;2012年,投入174万元完成中心沟下游段清淤疏浚,总长6.8公里,完成土方19万方;2013年冬至2014年春清淤疏浚项目,包括中心沟上游、红旗河和光辉河全线,总长19.2公里,需完成土方54万方,投入资金670万元。
不等不靠积极参与
在连续多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中,谢桥镇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不等不靠,积极整合项目资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大型项目积极申报民生工程项目,大中沟清淤疏浚镇财政投入,田间地头沟渠、机站和桥涵闸配套建设群众通过“一事一议”自筹,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问题。三年来,全镇14个村和社区村村有项目,2012年完成项目14个,2013年完成项目17个,呈现出“镇有重点、村有工程、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截至目前,全镇兴修水泥干渠30多公里,高标准机站40多座,建成自来水厂4座,延伸管网40多公里。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为保障农田水利建设顺利开展,谢桥镇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镇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当好参谋,机关干部包干到村到段,村级成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工程实施中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心沟上游清淤疏浚过程中放掉15000棵杨树,临时占用土地90多亩没有补偿,群众都表示支持,因为大家都明白水利兴修既为全镇群众,自己也实实在在受益。
工程实施中,谢桥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疏浚一条沟,栽成一片林,形成一个风景带,做到水清、岸绿、整洁。市、县领导多次深入农田水利建设施工现场,调查研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县水务局领导多次现场指导,县水利工程抢险队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使得前期水利工程如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为各项工程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党政办 吴礼才)
镇举行政企座谈绘新景 关注贫困献爱心。党委书记姚民(左一)镇长卜涛(右一)
谢桥镇“三线三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由省政协民宗委组织,省政协宗教界委员释慧庆、释圆藏捐资,省教育厅承建的民族乡村小学计算机教室,即“省政协民族宗教‘同心\’示范项目——计算机教室”交钥匙工程,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施工、安...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