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消防战士到回乡务农,从文化站到司法所,从镇政府干部到村支部书记,现年58岁的颍上县六十铺村党支部书记郝家标一直摸爬滚打在家乡这片厚重的热土上。在“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的工作之余,长期以普法、脱贫为己任的郝家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出了20万字的小说集《风雨支书路》。今年国庆节前夕,该书已正式出版。
在多年来的普法宣传中,郝家标除了定期给镇中小学校在校学生、粮站职工上法制课外,他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乡亲们以案说法拉家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郝家标也因此连续荣获“一五”、“二五”普法先进个人。 1988年初,郝家标带领村民们尝试办企业发家致富。他创建的颍上县福利包装厂45名职工中,吸纳了28名残疾人就业。凭自己的刻苦努力,他还考上了中级经济师职称。
由于工作出色,1995年5月,他被批准转为正式国家干部,担任六十铺镇党政办秘书兼法律服务所副所长。 1998年2月,他担任镇综治办主任后,连续三年该镇被评为全县、全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2001年3月,镇领导决定委派郝家标担任五十铺村党支部书记。郝家标二话没说,就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子里挽起裤管深入工作。这位皮肤黝黑的村支部书记起早摸黑地带领乡亲们勤劳致富,12年来这个拥有5000多口人的村子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在祥和安宁的红火日子背后,郝家标对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对村支书的理想、感情与现实都深有感触。
2012年,身为安徽法学会会员、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的郝家标决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长篇小说《风雨支书路》。这本书浸透了这个淮河岸畔的汉子对村支书这一特定角色深深的眷恋之情。 (记者聂学剑)
新闻推荐
焦玉兰,女,37岁,中共党员,颍上县黄桥中心学校教师。2012年10月18日18时许,焦玉兰在颍上县黄桥中心学校附近街边小摊吃饭,突然,一辆轿车失控,穿过人行道护栏,撞向路边小摊正在吃饭的人群。当时,两名学生...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