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这是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团队长期研究的成果,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地方政府重视经济效益,各种制革厂、造纸厂、玻璃厂、化肥厂纷纷出现在淮河支流沙颍河两岸。大量的污水直排入河。源于河南伏牛山区、流经豫皖两地的沙颍河,只是淮河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
淮河受污染的支流,远不止沙颍河,奎濉河、涡河等其他区域,同样被污水侵蚀。
颍上县新集镇坐落在沙颍河岸边,下湾村距河百米远。下湾村东队队长刘永凯今年69岁,当过40多年的农村赤脚医生,下湾村每有癌症病人去世,都会请他来敛尸。 “癌症病人走的时候很痛苦,比较难看,家属们自己不忍看,就叫我敛尸。 ”
刘永凯说,村民平时很少去医院体检,一旦身体有了毛病,到医院一查,基本都是癌症晚期,“活不过三个月。 ”每年,他起码要去火葬场七八趟。
十余年来,这个不足1000人的村落,近200名村民被检查出胃癌、肝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各种癌症,陆续去世。目前三分之一的村民患有肝炎。
在宿州埇桥区杨庄乡伊桥村,源于江苏徐州的奎河流经这里,村民郭良心取井水洗土豆和藕,水很快会变成蓝色。在杨庄乡程庄村,谈到癌症,村支书席玉柱显得失望。他说,现在水是比十年前好多了,但癌症还在蔓延。杨庄乡紧邻奎河,是宿州远近闻名的 “癌症乡”。当地传闻,多年前,杨庄乡产的水稻,无人敢买。
2004年,关于淮河流域“癌症村”的报道屡见报端,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国务院和卫生部指示,“对淮河流域肿瘤高发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
同一年10月,国务院召开治淮现场会,认为淮河流域环境问题仍十分突出,沿淮四省立下军令状,2010年前完成治理目标。
那个时期,还缺乏系统科学的数据分析,媒体报道只能是暗指“癌症村”与水污染有潜在关系。地方政府则否认环境污染导致癌症。国家疾控中心对沿淮的河南沈丘县研究区的5万人,跟踪3年调查发现,2005年与1973年对比,排除人口老化因素后,男性和女性肺癌死亡率分别上升了14倍和20倍,肝癌死亡率上升了5.23倍和4.80倍。在其他地区胃癌和食道癌死亡率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沈丘的这两类肿瘤的上升却非常突出。
“这是首次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6月15日,国家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介绍,企业排放的污水进入河道,污水中的汞、铅、镉等各种化学元素长期渗入地下,“尽管这些年淮河流域的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 ”
2010年,国家疾控中心编著的《淮河流域重点地区死因监测分析结果汇编》显示,这一年,宿州埇桥区恶性肿瘤死亡人数2150人,沈丘死亡1724人。 “比全国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高1倍,与同区域的对照区相比,甚至高达四五倍。 ”杨功焕说。
王瑞锋周岗峰 文/图
颍上县新集镇下湾村,刘永凯站在妻子坟前。
新闻推荐
农户起诉讨要,颍上县法院裁定让人糊涂
颍上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颍上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