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淮平原最南端、地处淮河、颍河交汇处,有一个颍上县,面积1859平方公里,人口170万,是“千古一相”管子的故乡。历史上的颍上,长期受水旱灾害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典型的皖北农业县。
“十一五”以来,颍上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自然生态、优越的交通区位、丰饶的物产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强劲的发展潜力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称号,2012年初荣获国家园林县城殊荣。
颍上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展“五城同创”活动,争创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城乡大地呈现出沧桑巨变,焕发出勃勃生机。不到五年,颍上县从一个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皖北小城发展成为全国、全省园林县城。现在的颍城,以水为带,以绿为裳,以道路为骨架,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一座功能完备、环境良好、“人、水、绿”和谐交融,面积达60平方公里的淮河明珠城跃然呈现在皖北大地上,正在成为享誉四方的管子故里、休闲天堂。
科学规划着眼未来把蓝图绘出来
凡是到过颍上县城的人,都对颍城城防圈堤有深刻的印象。一个总长8公里的环形圈堤,象坚实的城墙、强劲的臂弯,既守护着颍城的安全,也阻挡着颍城的扩展,170万人的大县,仅仅有一个面积7平方公里的老县城。面对难以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县城,县委、县政府没有仅仅将颍城定位于规模的扩大,而是找准定位、规划先行、严格实施,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到颍上调研,在高度评价颍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同时,强调要做到“两个100”:一要放眼未来,做百年规划;二要放大体量,做100平方公里中等城市规划。
加大投入五城同创把新城建起来
颍上县以建设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大力开展“五城同创”活动,建设富有皖北特色的管子文化城、新型能源城、生态旅游城、滨水园林城、文明宜居城。
首先是建设县城北新区,集中建设行政、商贸、文教卫体等30余项重点工程。使其逐步形成为一个集行政、文化、教育、商贸、休闲为一体的新城区。
其次是拆除老城防圈堤,打破阻碍颍城发展的时空和心理上的藩篱,发展眼界为之一宽,精神为之一振。投资14亿元,建成集防洪、交通、景观于一体的“五路四桥”,拉开了60平方公里颍城规划区整体框架,构建了以老城为基础、以新城为方向、以产业为支撑、以路网为先导的城镇体系。
最后是颍上县充分发挥能源、生态、人文和丰富的水资源等特色优势。依托刘庄、谢桥煤矿以及北部煤矸石电厂、坑口电厂、煤化工基地,坚持工业基地与城市建设统一融合、互相发展。
另外城市的发展关键是资金、土地等要素。颍上积极开展以空心村整治、荒废地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复垦工作,5年来共新增耕地25862亩,报经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批准或置换各类建设用地37465亩,充分保证了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
人水相亲绿水绕城让城市靓起来
颍上有“几多”,地上人多、地下煤多、田里粮多、河里水多、岸上树多。到了颍城,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片浓郁的绿色,有高大的银杏树阵,挺拔苍劲;有整排的香樟、朴树,郁郁葱葱;有婀娜的杨柳,临花照水,妖娆多姿;也有错落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移步换景。也有人说,栽树是颍上“一绝”,春夏秋冬,四季栽树,独木成荫、众树成林,既有珍稀名木、花草果树,更有普通树种、经济林木,通过育苗、培植、移栽,几年下来,不仅绿化美化环境,更成为“绿色银行”,经济价值成倍翻番。
颍上之所以在园林绿化上卓有成效,是因为有着超前的理念和长远的眼光,缘水而建、引绿入城,颍上县从高起点规划,做大手笔投入。现在的颍城,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花开四季、绿满全城,不仅为市民提供了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也为颍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效扩大需求创造了优越的城市环境。
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让生活好起来
前进村的老马怎么都没想到,短短几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6年前,城北新区还是一片地势低洼、道路泥泞的乡村,而现在,他和村里的乡亲们一道,住进了设施齐备的颍阳安置小区,拥有了自己的套房和门面,还在蓝星大市场做起了小有名气的生意。
人是城市的主体,颍上在县城建设中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满意度为着眼点,注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为广大群众创造一个舒适便捷、安全放心的城市环境。颍上县始终坚持群众利益第一,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民惠民,以民为先,切实解决一系列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问题,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称赞。并且在征迁的过程当中,颍上县依法办事、和谐安置。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上岗、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规划建设了颍阳社区建材市场、尤岗社区小百货批发市场、张洋社区农贸市场等3大市场,使失地群众都成为市场经营者,都有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整个城市建设中的市场设施、园林管护、环卫保洁和小区保安等工作岗位,优先聘用失地农民,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提供了便利和保障,城市化真正给带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文明是城市的素质表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所在。颍上充分挖掘颍上作为管仲故里、甘罗乡梓和花鼓灯、推剧发源地的丰厚遗产,突出城市的文化品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在新城区建设中,把最好的地段、最好的环境用于公益事业,先后兴建学校、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群众文化广场等近30个文化体育卫生设施,规划设计了“中国管园”等文化项目,连续开展管仲文化节、民间艺术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彰显颍上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展望未来五城同创让颍上美起来
展望“十二五”,勤劳、智慧的颍上人民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奋斗目标,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十二五”期间,颍上县将继续大力实施“五城同创”:一是创建管仲文化城。充分挖掘颍上管仲故里、甘罗乡梓和花鼓灯、推剧发源地的丰厚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南滨湖新区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中国管园”,扩建管鲍祠,丰富管仲纪念广场内容,积极开展管仲文化节、民间艺术周等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管鲍之交、挚交千古的诚信、尚义的传统美德,打响“管仲”品牌。二是创建新型能源城。充分发挥煤炭、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加工制造等现代产业,建设颍上北部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东部颍上工业园区,打造中部一流的煤电化基地、加工制造基地。三是创建生态旅游城。以“人文生态”和“皖北水乡”为主题,以历史名人、文化旅游为特色,开发建设中国管园、淮颍河风情文化广场等旅游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形象,促进八里河风景区升级为5A级风景区,打造“皖风徽韵、梦里水乡”的旖旎风光,跻身中国旅游强县。四是创建滨水园林城。充分利用充沛的水资源、优越的生态环境,沟通五里湖、八里河、老颍河水系,加强绿地系统建设,着力打造城市优美环境。全面实施“四路四景”工程,完成五里湖生态湿地景观带,开工建设10公里老颍河滨河景观带,届时俯瞰颍城,杨柳依依,湖光粼粼,如诗如画,一个三环两水、环环相映,人水相亲、城水相依的滨水园林城跃然呈现在皖北大地上。五是创建文明宜居城。合理布局中小学,均衡区域教育资源,高起点建设中小学校。大力改善医疗环境,提升城镇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备设施,改善城镇医疗水平。建设综合性的体育文化中心,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文化运动,争创全省文明县城。未来的颍上,将成为皖北大地上的一座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休闲天堂。
汇阳食品生产车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2日至3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沈素琍赴淮南、阜阳调研指导民族宗教工作。沈素琍实地考察了淮南八公山区闪冲回民村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并走...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