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田野,风和日丽,清新明朗。拂面的轻风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麦香,在这四溢弥散的清香中,颍上人民尽情地体味着收获的喜悦。
今年,颍上县小麦种植面积146.3万亩,由农委组织,由统计局、农调队参与,初步测产亩产406公斤,比去年增产5.2%,亩产首次突破亩产400公斤,实现单、总产 “九连增”。其中,30万亩核心区亩产471公斤。5月28日开始,颍上县南照、红星、润河、鲁口等乡镇小麦率先开镰收割,截止5月29日,全县已收割小麦15万亩,占任务的10%,现已全部完成夏收任务。
夏粮再获丰收,小麦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今年,颍上县午收小麦面积146.3万亩,平均亩产406公斤,总产59.4万吨,同比增长5.5%和8%,单产、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小麦平均亩穗数40.1万、穗粒数29粒、千粒重41克、产量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小麦生产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高产田块较多。全县亩产500公斤以上的田块比往年增多,其中红星镇宁大村的部级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片平均亩产超过700公斤,3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区平均亩产达到471公斤。二是小麦区域产量不平衡。旱茬区单产明显高于稻茬区,小麦高产攻关项目区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全力组织抢收,实现颗粒归仓
午收前,颍上县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对全县3000多部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械全部进行了检修;午收期间,农机部门设立了4个跨区机收接待站,33个跨区机收服务队,全力为跨区作业的1300多部机械提供全方位服务;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对农村困难户的小麦抢收帮扶活动;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了秸秆禁烧责任制,大力引导农民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科学安排夏种,力争在结构调整上有新突破
1、全力抢种。今年全县计划夏种面积150万亩,其中水稻60万亩、玉米37万亩、甘薯10万亩、大豆34万亩、棉花3万亩、瓜菜5万亩、其他1万亩。全县突出抓好高效模式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关键技术的推广;认真抓好15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区、2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示范区和部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各乡镇均按照县政府要求,抓好一个千亩秋粮超高产竞赛示范片。 6月18日已全面完成夏种任务。
2、全力提升效益。全县重点抓好5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和30万亩大豆—玉米、甘薯—玉米,花生—玉米、西甜瓜—棉花、西甜瓜—大豆、大豆—芝麻等间作套种。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在本县区域内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蔬菜、瓜类、草莓、食用菌等规模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
3、主要做法。一是抓好主要品种和关键技术推广,提高夏种科技含量。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作物高效模式化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水稻机械插秧、玉米机械化播种与收获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重大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提升防治水平和效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到最少。二是抓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大豆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建设,提高水稻、玉米、大豆生产水平。今年夏种,该县承担15万亩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2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建设任务,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分别是每亩10元和8元。 1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亩产650公斤以上。三是抓好间套混种栽培模式推广,提高土地生产效益。今年夏种全县计划安排立体间套混种面积30万亩,重点推行大豆—玉米和山芋—玉米的间作,花生—玉米和瓜棉、瓜豆套种,大豆、芝麻混种等模式化栽培形式。按照集中连片,扩大影响,实现示范效果的原则安排生产,每乡镇安排1—2个300—500亩的集中连片示范点,要提前确定行政和技术负责人,种植模式、效益目标和技术方案等。四是调整结构,突出抓好蔬菜生产。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今年秋季全县计划种植蔬菜5万亩,比去年增加1万亩。其中要突出抓好设施蔬菜建设,我们已在六十铺镇、红星镇已建成两个蔬菜工厂化育苗基地,面积12000平方米。重点在慎城、陈桥、谢桥、杨湖等乡镇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以上。
新闻推荐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安徽颍上县行政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窗口以加强窗口单位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服务意识为抓手,力促交通运输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颍上县行政服务中心所有的办事窗...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