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颍上新闻 > 正文

用好用活“一事一议”修水利多地探索实行“一圩一议”、“一沟一议”等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1-11-15 12:29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多地探索实行“一圩一议”、“一沟一议”等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为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记者日前在阜阳、涡阳等地走访发现,为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资金效力,不少地方在水利兴修过程中,主动创新“一事一议”工作机制,有的是在全镇集资,轮流受益,有的则实行“一圩一议”、“一沟一议”。

涡阳县龙山镇农田水利设施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所建,沟渠淤积,井桥涵不配套,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针对此,从2000年开始,该镇突出使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整修完善。 “不过,如果严格按照一村一议,有的村庄小,人口少,很难集中办成大事。 ”该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为了集中资金办大事,龙山镇提出了“一镇一议”,就是全镇农民筹资,各村轮流受益。

在操作中,该镇严格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坚持村民自愿,出工出资均可。不过,筹资方式更为灵活,镇里规定,每年每人筹资3至5元,全镇20个村统一出资,余下由镇政府投入,每年集中治理一个片区,直至全镇20个村全部治理结束。根据这种方法,该镇自2002年以来,先后在五七田、十里邹、薛长营、西山等村治理了10个农业综合治理片,农田抗旱除涝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那么,该如何保证全镇农民都能从中受益?如何保障资金用在刀刃上?针对群众这些疑虑,龙山镇着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有规划。 2000年,该镇制定了《龙山镇农田水利分片治理的长期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因领导班子变化而改变。根据规划,每年治理一片跨村工程,治理后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井桥涵相配套。二是有机制。在治理区域选择上,由全镇所有行政村提出申请,按照轻重缓急、群众意愿等原则,确定治理先后顺序。在具体筹资工作中,召开全镇村两委会,共同讨论具体的筹资、投工方案和实施的步骤、措施等,形成最终的实施意见。三是有监督。在施工期间,镇政府成立农田水利建设领导小组,并从受益村抽调四至五名村民代表对施工的进度及质量进行监督管理,工程结束后由镇领导、水利技术人员、村民代表对所有工程进行验收。

无独有偶,颍上县则将“一事一议”范围扩大到几个村、一个乡镇或几个乡镇,甚至扩大到一个小流域,实行“一沟一议”,“一圩一议”,即动员一个圩、一条沟上的受益群众全部参与筹资筹劳,集中完成一条沟、一个圩的治理。

按照安徽省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是“村内户外”的公益事业建设,不包括跨村和农民房前屋后的项目。 “但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大部分是跨村甚至跨乡镇的工程建设,如果按照村域划分成段,有点不合实际。 ”在亳州市阜阳市水利建设座谈会上,多地水务局长都不约而同谈到了这一问题,这也正是当地探索开展“一镇一议”、“一圩一议”的原因所在。

“一事一议不出村,主要是考虑要群众自愿,共同受益,不过,如果发展到一圩一议,一沟一议,一定要保证好两点”,省水利厅农水处王凤云介绍,首先要保证群众自愿,防止加重农民负担,筹资额度不能超过规定的界限;其次要保证有规划,有始有终,不能搞成半拉子工程,有的村民筹资了,工程却没有修成,容易引发群众矛盾。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淮北平原地区农家宅基地不得超220平方

民情热线:我想在老家盖房子,请问占地面积有没有限制?颍上县古城乡一读者答:根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淮北平原地区,农村...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冬捕”开网啦!2013-01-22 11:44
评论:(用好用活“一事一议”修水利多地探索实行“一圩一议”、“一沟一议”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