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政协委员王筱莲
颍上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人力资源 、旅游资源,环境优越,交通便捷。要想提升城市竞争力,必须把握住优势和特点,尊重自己的历史,了解自己的现在,全面提升颍上文化软实力,把颍城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浓厚,独具新品位的城市。
当前,颍上县在历史人文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方面,仍存在着种种不足。一方面,尚有众多文化遗产散落在田野、民间,有待进一步挖掘、征集、考证、保存。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种类和数量消失状况,有待进一步细化、记录、整理、存档。重要的是,目前保护文化遗产观念滞后,人才、资金、技术贫乏,由此导致历史人文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对此,结合本人从事文化非遗保护工作和参与相关调查调研的材料积累,就挖掘颍上历史人文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谈些浅显的认识和建议。
加强挖掘和研究力度
一是加大挖掘力度。要组织力量,对颍上历史人文资源进一步调查、挖掘、整理,建立名人、名迹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邀请规划行业协会对县内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筛选出有保护价值的列表登记,形成完整的资料。组建和培养青年文化志愿者队伍,共同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是加强研究工作。研究是保护、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文化核心竞争力具有持续后劲的保证。要在邀请专家做好调查、研究、论证以及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总体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进而处理好建设、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工作,促进全民保护。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宣传,让群众明白历史人文资源的价值,形成珍视历史人文资源的共识,并具有如何保护历史人文资源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是做好本土历史人文资源的宣传、展示工作,培育人民群众的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增强自豪感、自信心和文化归属感、认同感。要发挥各方面作用,积极为文化遗产进行申报、评估、取得相应级别命名,形成多元投入的保护格局。
二是培养专业人才,破解传承难题。要加强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学会巧借外“脑”,如邀请“候鸟”式专家。同时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培养传统文化的承接人才队伍。要编写乡土文化教材,将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校园教育体系,培养特色文化认同感。此外,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创新。要引导、保护好民间艺术力量,尤其是农村群众创造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表演平台,培育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如颍上鼓韵演艺公司的花鼓灯民间艺术团、颍上县三角园花鼓灯艺术团等民间艺术组织等,进一步发挥文化带动作用。
三是吸纳民间资本,建设文化景点。随着颍上经济的发展,一些民营企业家也有了热爱家乡、回报桑梓的热情和能力。政府要积极调动和引导他们发挥资助历史文化景点建设的积极性,让社会力量来推助文化,这样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拓展开发利用空间
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重点,整合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经济、城建等的融合,拓展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空间,着力提升颍上县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做好重点项目开发,抓好旅游招商和线路打造。要“造”节兴游,在举办了多届管仲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节等基础上,努力办好节日文化、庆典文化、广场文化等各类大型本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通过举办桃花节、庙会等带动旅游业发展。
二是加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要制定文化经济发展战略,从促进文化与商贸、信息等的结合,加大政策扶持、经费投入、人才引进力度等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如近邻毛集开发区已经实施了影视城建设项目,这无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文化认同和产业合作,既要承接长三角经济圈的辐射,又要融入淮河文化圈建设。
三是加强城建与人文的融合。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贯穿在建设项目选址、建设用地和建设规划工程管理之中,彰显城市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10月31日从上海铁路局获悉,该局已经组织专业验收组对阜阳至六安铁路进行静态验收,预计11月中旬进行动态验收,此举意味着阜六铁路即将建成通车。阜阳至六安铁路北起阜阳市境内的阜淮...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