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朱波)近年来,颍上县交通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村村通”工程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健全了“村村通”工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分解到位,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目标到位。自2006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截至2010年1月中旬,全县共完成“村村通”油路174.8公里、水泥路550.15公里,累计完成投资17742万元,其中2009年完成275.25公里,完成投资近8000万元。
据介绍,这个县“十一五”期间GPS定位村村通计划共1003.2公里,其中:沟通行政村道路840.1公里,县道砂石路、土路74公里(补助标准与“村村通”相同),另外争取“村村通”计89.1公里。
建设过程中,该局建立组织,健全制度。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颍上县2009年民生工程村村通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了民生办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宣传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查制度等制度。为民生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积极筹措配套资金。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县统筹县级财政配套1700万元、扶贫资金配套801.9万元、以工代赈资金配套500万元用于“村村通”工程县级配套,群众每公里筹集3万元。交通局3名副局长每人包5个标段、从局机关抽调15名同志每人负责1个标段,包片同志负责协助施工单位联系乡镇以及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把每个标段、每条路的合同价、资金构成、具体责任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员、乡镇分管领导、交通局质量监督员、行政村负责人)逐一上表,相关领导和人员人手一份,做到参建人员人人明白,领导指挥成竹在胸。
该局还把工程质量关。建立了“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法人监督、群众代表监督”的五级质量控制体系。聘请的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旁站式监督;政府监督由颍上县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小组负责;法人监督由颍上县县乡公路管理所负责;群众监督由实施公路建设的行政村选派1至2名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公路建设经验的村民代表作为农民监督员跟班作业,全程监督工程质量。建立了公示制度,施工现场设立了工程公示牌,标明工程规模、建设标准、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业主和政府监督部门对各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整改,整改不达标不准进行施工,从而保证了“村村通”工程质量。
“村村通”工程建设,不仅大大方便了近20万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带动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新闻推荐
消协调解消费纠纷
颍上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颍上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