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颍上县承担着3000人的专业农民、4900人的阳光工程、1550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任务,到11月中旬该县已全部超额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共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5818人次,深入实地指导899场,30298人次;阳光工程累计培训近4910人,有序转移4370多人;新型农民培训11012人次,指导15760人次。开展科技下乡26场,组织专家讲座30场,培训农民近万人次;技物结合培训发放各类农用物质10多万元。
在阳光工程培训上,县农委主动与劳动部门协商,共同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及阳光工程培训监管实施意见》,加大了对既承担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又承担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部分培训基地重复报帐,有意套取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的行为。在上好第一堂课的同时,加强平时的监管,坚持做到对每个培训基地每月不少于2次的抽查、核查。
在新型农民培训上,该县重点选择在水稻、小麦、红芋、棉花等主产区及猪、牛、羊养殖相对集中的村,采取现场会、培训班、技术咨询、技术讨论、现场指导、编发资料等形式,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畜禽场舍、水产塘边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服务。重点是对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生产中的陈规陋习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主导技术的培训、示范、新技术的实验、推广及农业自然灾害的防控、畜禽流行病的预防治疗。
为增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直观效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他们把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建设作为新型农民培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核心示范区的技术推广工作。去年在五十铺永坡村、六十铺赵庄村、慎城镇沙北村分别建立了各100亩的玉米、小麦、水稻品种对比试验、示范区,将品种及相应技术展示给农民;在红星镇大谢村创建1万亩小麦高产示范区,设立标牌,方便群众观摩学习。示范区全部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优质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种子(土壤)药剂处理,统一机耕机播机收,统一田管,统一订单销售,良种良法配套到位率达到100%。同时,结合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小麦高产创建等农委中心工作,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确保了关键技术措施到位率达90%以上。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开展,培育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和技术带头人,这些人大都已成为技术骨干,或当地的“小能人”,有的已成为企业或单位的管理人员。慎城镇保丰村专业农民刘启池,采用生物防治生产无公害蔬菜,引进日本长葱、皖粉1号番茄等优良品种,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5亩,年均效益4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20余户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六十铺镇马付村张建勇,投资16.8万元连片承包土地600亩,作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并与县种子公司签订回收合同,年获利30万元以上。受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新型农民培训单位及时开办创业理念,创业技能等课程,具体指导农民创业,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创业信心。全县完成阳光工程沼气工、农资大户、植保员、机防手、农家乐服务培训近2000人,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奠定了技术基础,指明了就业方向。陈桥镇三王村的王振丰,通过培训改变了小富即安的小农观念,积极创业,建成振丰综合养殖场,现有猪舍4000平方,引进现代化养殖设施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县存栏能繁母猪150头,育肥猪2000头。
(颍上县农委)
新闻推荐
法院判赔偿每人二万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