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华 通讯员陆应果)“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来自阜阳市太和县原墙镇的刘兴田在登上火车前告诉记者。日前,阜阳首次开通了送农民工外出务工专列,来自阜阳市各地的千余名农民工分批乘坐专列返沪,带着新一年的期望开始了节后外出务工生活,记者也在阜阳车站随机采访了几位返沪农民工的心声。
“公司那边的活多,过年在家没呆几天就要回去了。”刘兴田告诉记者,每年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的他已经在外打工15个年头,目前在上海一家外贸公司负责电脑维护。这次离家,他和自己的母亲一起返城。“平时我和妻子都要上班,1岁多的孩子放在老家又舍不得,只能请母亲进城来帮我们看孩子。”谈及此,37岁的刘兴田有些惭愧。
打开随身的行李,刘兴田的袋子里装满了油馓子、蛋白肉、红薯片,还有家里晒的干菜。“母亲喜欢家里的生活,所以把家里种的东西都一起带上了。”他解释道,“再加把劲干几年,攒些钱,然后就回家开个电脑维修门市,相信一定能实现的!”
年后的阜阳火车站仍然挂满红火的中国结和灯笼,为出行的父老乡亲们带来浓浓的喜庆氛围。车站组织人员在进站口、安检仪、天桥、楼梯等关键位置,有序组织旅客乘车。此次农民工专列,车站安排专人从进站口到乘车全过程引导服务外出务工人员。
“看到家乡车站布置得这么喜庆热闹,都不想去上海了。”老家在阜阳市颍上县五十铺乡的宁颗尧跟身边的妻子常燕打趣地说道。年近50的宁颗尧在上海一家企业做零工,妻子则是一家玩具厂的小时工。考虑到年龄越来越大,宁颗尧准备再在上海奋斗几年就回阜阳,“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回来找份工作也不错”。
“明年就不打算出去了,回老家还干老本行,卖梅菜干饼。”家在阜阳市太和县徐庄的张西才对未来生活有了新的谋划,“主要是想离家近一些,离父母近一些,也多陪陪孩子。”
张西才和妻子在上海郊区租了一家店面做烧饼铺,孩子在老家上小学,由奶奶看管。他告诉记者,尽管目前他对回来“谋生活”还有些担心,不了解家乡的生意行情,但是他还是想试试。“这一年再辛苦些,多攒些钱,争取早点回家当个‘小老板’。”
“有大城市打工经验的返乡农民工是具备新的理念和知识的,他们选择回来造福家乡,也对家乡的发展有很大贡献。”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董晓红告诉记者,1987年时,阜阳市外出务工人数只有35.5万人,劳务收入4亿多元。现在,全市已形成305万的劳务大军,散布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据了解,截至2018底,阜阳市农民工返乡就业42.4万人,新增企业、个体户24.2万余个,返乡创业人员达5.8万人,带动就业12.7万人,在县域内就近就地就业农民工已达70万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陆杨今年春节期间,太和县的黄先生在燃放烟花爆竹时,手面被灼伤,身上的衣服也被损毁。连日来,黄先生一直在和售...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