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太和新闻 > 正文

太和清音“天上来”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1-31 08:30   https://www.yybnet.net/

○古代清音图

○太和清音参加2017年中部六省曲艺展演

新春佳节临近,近些年不少地方都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活动。在阜阳太和有些地方,“非遗项目”太和清音就能听到了。太和清音,以其幽雅、清丽、动听的唱腔和特有的旋律,曾在民间盛极一时,经历代文人雅士发展逐成一稀有剧种。上世纪50年代末,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听到此曲后高兴地说:“此曲应从天上来。”

追根溯源“太和清音”

淮水颍河,古称颍水,它作为淮河最大的支流,为沿岸的阜阳市太和县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太和,这里不仅有太和花挑、旱船、狮子灯和太和唢呐等民间技艺,还有传承了六百余年的太和清音。

不过,我们在太和了解到,作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地方剧种,清音的起源却有些扑朔迷离。

关于清音的起源,唯一有文字记载的只有玄坛法师(又称清坛法师)《筝普》的两个序,一为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颍州西乡通镇店庄从善,二为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阜阳县龙王堂秀才张彦之。大概内容是说,槐树店(今阜阳市颍州区大田集)的玄坛法师出身高门府第,也曾经当过官,后见官场腐败,于是弃官归野,削发为僧。玄坛法师是位喜欢音乐的人,并且擅长琴筝,出家后朝夕青灯相伴,抓筝弹琴,自娱自乐。因所弹之曲清雅,所吟之调柔和,遂被后人命名为“清音”。当然也有一说:清音乃是清代八旗子弟自娱自乐之曲。有北京清曲、扬州清曲等。

可能是因为清音由僧人所创、所唱,民众总把它当成庙堂之乐,不肯学唱,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反正,清音真正走向民间,被大众接受还是到了明成化年间。据说,明成化年间一个塾师在玄坛法师所在的寺院听到清音的唱腔与筝琴的旋律,觉得优美动人。他刻苦学习,终于能哼会唱。然后再教会别人。从此清音从寺院传到民间。到清乾隆嘉庆年间(公元1736-1820年)才由阜阳传及颍上、太和、寿县、亳州以及河南沈丘、鹿邑、新蔡一带。

我们追根溯源,清音流传到了广大农村地区后,又成为民间百姓平淡生活的调味剂。它清雅悠扬,音韵绕梁,听来令人清心抒怀。甚至成为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太和县农民阶层缓解压力、自娱自乐的福音。

明清时期,清音在太和可谓盛极一时。当时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清音会”遍布太和各乡镇,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边弹边唱,自娱自乐。由此可见,清音在民间日益大众化和本土化,逐渐自成一派,发展成熟。《清音小史》中记载的当时一名秀才所描绘的繁荣景象应是最好的写照,“清音当日尽风流,传入民间数百秋。世泰年丰多乐事,夜深灯火唱追舟。”

兴衰背后有故事

正因为清音演唱者不像其他艺人那样受人鄙视,而是事主对清音艺人礼敬有加。这也使得清音在太和得以长足发展,由堂会小曲发展成为单一剧种,终于在1958年有了全国唯一的清音剧团。

“秋江河下一小舟,今朝每日浪里游。左边上下青丝网,右边又下钓鱼钩。”这是太和清音戏《追舟》的片段。老艄公的扮演者张洪奎虽已年过古稀,但唱功仍不减当年。张老也是太和清音的传承人。在坠胡、三弦、大阮、木鱼、古筝、琵琶等的伴奏下,共同营造出这清雅悠扬、音韵绕梁的传统清音戏。

太和清音在一些老艺人的记忆中,有几件事是终生难忘的。

1959年初冬的一天下午,清音剧团突然接到地委通知,必须立即赶到阜阳为中央首长演出(事后方知是省委书记曾希圣陪同当时的邓子恢副总理来阜阳视察)。一辆大卡车天黑时分才把剧团拉到了阜阳。原计划清音戏演出两折后阜阳县曲剧团再演出《三哭殿》一折。清音戏演完后,演员正准备卸妆吃饭,又接到通知说不要卸妆,因为首长还要再听一出清音。曲剧演完后,清音演员又演了一折。时间已近深夜,邓副总理观看演出后非常高兴,与演员们一一握手合影留念。

1960年春末夏初,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阜阳视察工作,地区急调正在颍上演出的太和清音剧团到阜阳为董老演出。剧团正按合同在颍上演出,只好退掉已卖出的戏票,立刻赶往阜阳。也可能是董老行程有所变化,剧团在阜阳等了三天,董老也没看到清音,但事后听说董老对清音很是称赞,说:“此曲应从天上来。”

但好景不长,受三年“自然灾害”等的影响,清音戏剧团降级为清音小组,被并入县梆剧团。当时梆剧团群众基础雄厚,几乎是家喻户晓。1964年4月,清音小组也被砍掉,演员各奔东西。

一晃又是十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和县文化馆成立了业余清音小组,排练《秋江》、《怀念周总理》等剧目,在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可持续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太和清音举步维艰。改革开放的大潮好像把它湮没了。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文化需求多元化,作为太和戏曲代表的清音戏不再是人们文化娱乐的日常选择。业余清音小组因此名存实亡,停止了一切排练和演出活动,太和清音也从此销声匿迹。

太和清音的旋律再次归来,已是2006年了。这年秋天,经太和县委和十多位清音老艺人的不懈努力,太和清音申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批准,县政府也建立了“太和清音”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这一濒临灭绝的地方古老剧种,重新走进我们的视野。

任重道远的传承之路

在太和我们了解到,传承人老化、经费匮乏、市场黯淡这三道难关,横在太和清音之前。保护传承这一地方戏曲的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有个现象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清音剧《追舟》中小尼姑陈妙常这个角色,谢树英老人已经演了半个多世纪,苦于没有青年演员接班,谢老常常自嘲:“我现在都可以演陈妙常的奶奶了。”

在百度贴吧太和吧里,一位网友发起了一篇题为“拿什么拯救你?太和清音”的帖子,并发问,“太和人,是不是应该了解一下太和戏?”有网友回复道:“有更多的人重视才会得到传承,希望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个好归宿。”也有网友发出疑问:“我想了解太和清音,有什么途径呢?”我想,当太和清音这一稀有地方剧种只有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只有通过新老传承者的共同努力创作与演出,方能获得一个好归宿。

让人欣喜的是,前些年,太和清音在太和第二高级职业学校正式开班授课,通过现场表演教学等形式,向学生传授曲谱与唱腔以及表演艺术等非遗技艺。而太和二职高也挂牌为“太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传承基地”。

太和县清音戏六百多年的发展史好像在向后代诉说:传统文化必须经过历史的积淀方能展现出其精华本色,我们应该让有价值的文化不再消失。

新闻推荐

追回手机获点赞

“本来我都放弃寻找了,没想到民警很快就抓到嫌疑人并把手机追了回来。手机不值钱,但是里面的存储的数据太重要了,真是太感谢...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太和清音“天上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