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凯培 通讯员 方克奎 作为2018年脱贫摘帽的5个贫困县市区之一,太和县大力夯实产业基础,通过就业扶贫、技术传授及担保贷款等方式,深挖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有力促进了贫困户更快脱贫致富。就业扶贫收入更有保障
日前,记者来到太和现代农业双创园花卉基地时,65岁的刘炎军正和工友一起在恒温智能温室大棚打理花卉。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红掌、白掌等花开争艳,长势喜人。
“来这边工作,已经有好一阵子了。”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刘炎军一边对记者说,他今年65岁,是太和县旧县镇大张庄村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家庭需要照顾,刘炎军不能外出打工,过去总是在县城附近打点零工。
依靠家门口建立的双创园,刘炎军找到就近打工增收的新途径。“不用跑那么远路了。在这边打工一天能挣90元,一个月下来能收入近3000元。看着收入越来越有保障,心里美滋滋的。”刘炎军说。
在双创园花卉基地,像刘炎军一样的工人还有很多。基地负责人李亚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基地吸纳了20多个贫困户家庭成员在这里工作,平均算下来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余元。 传授技能致富更有信心
与发展花卉产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不同,太和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则通过技术传授与指导,让贫困户掌握了增收致富的一技之长。
“不同的阶段,通风、温度都不一样。比如,小蘑菇的时候,通风量需要小一点。基本上要设置成通3分钟停1分钟,或者通5分钟停2分钟。”记者来到食用菌扶贫产业园时,技术员廖道成针对种植的每一个环节,为贫困户耐心讲解每一个注意事项。
“他讲解得仔细,让我们学到了真东西。”贫困户孙孝振年初来到产业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他基本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在这里打工的话,每月能收入2000多元。关键是还学到了技术;往后如果有机会,我也打算包几个棚,这样致富就不愁了。” 担保贷款拓宽增收渠道
让贫困户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太和县还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
“有些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缺乏资金,我们就采用担保贷款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购买菌棒,并让其免费使用我们的大棚,最后再由企业以保底价回收。这是我们当前做的一项尝试。”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建国说。
担保贷款、带资入股、土地租金……一段时间以来,太和县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变“输血”为“造血”,为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注入新活力。
“无论是就业扶贫、技术传授以及担保贷款等,基础都是支持发展产业。”太和县扶贫办主任武峰表示,当前,太和县已拥有各类经营主体1280家,带动贫困户45785户,产业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凯培通讯员方克奎日前,太和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宫集镇司法所以及巡回法庭的法律工作者,来到宫集镇宫大村村民...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