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太和县赵庙镇刘楼村种植的油葵进入采收时节。日前,笔者在该村扶贫产业园看到,伴随着收割机阵阵轰鸣声,满园的油葵秸秆被“吃”进后,“吐”出黑油油的油葵籽。
“今年,我们种植的120亩油葵喜获丰收,平均亩产400多斤,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户就可增收2000多元。”村党总支书记刘晓文告诉笔者,刘楼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如何让他们尽快脱贫,是村“两委”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村里调查发现,油葵这种经济作物成熟期短、见效快,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且价格一直坚挺,不失为一项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于是,村里决定推广种植油葵。
今年午收后,村委会在扶贫产业园租地120多亩,为每个贫困户划分1亩用来集中种植,并先期垫资购买了种子和化肥。 “从种到收,镇政府多次邀请县农技专家前来指导培训村民。目前,贫困户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能够自行管理,积极性很高。 ”刘晓文说。
笔者在地头见到了贫困户庞金彩,他顺手抓起一把油葵籽,看到从指间徐徐滑落的饱满黑亮的油葵籽,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庞金彩告诉笔者,油葵籽统一由村里销售给粮油加工厂,自己只负责数钱就行了。“按当前市价,每斤能卖10元左右,加上补贴,俺一亩地油葵净收入近3000元,比种豆子强多了。 ”
“眼下正是秋种时节,收了油葵后将全部种上优质高产小麦,待来年午收后再进一步扩大油葵种植规模,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帮助大家脱贫增收。 ”刘晓文说。 (薛建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雪洁通讯员刘铭高士彬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