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启俊 通讯员 薛建邦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在太和县旧县镇的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攻关示范田里,40多亩夏玉米已收割完毕。“尽管今年遭遇高温干旱天气,我种植的夏玉米仍获得了丰收,10月6日上午,省农业专家组专程前来实产验收,除去水杂,亩产达到1011公斤。”合作社负责人徐淙祥高兴地介绍。
徐淙祥是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粮大户,多年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7年以来,徐淙祥流转土地1230亩建立优质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多次刷新全省单产纪录。近年来徐淙祥又积极开展玉米绿色栽培攻关示范工作,2014年,他种植的夏玉米平均亩产突破700公斤,高产田块亩产达916.64公斤,首次实现了全省夏玉米最高亩产突破900公斤的目标。2016年,他种植的夏玉米高产田块亩产达1055.8公斤,再次刷新了全省夏玉米单产纪录。
“实现粮食高产,科学种田是关键。”徐淙祥说,在选用良种方面,今夏他选用了抗锈病且增产潜力大的优质高产玉米良种“庐玉9105”;在培肥土壤方面,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机肥确保培育壮苗;在种植方面,适时足墒播种,合理密植,一播全苗,培育壮苗;在管理方面,增施种肥,补施开花肥,加强后期保根护叶管理,延长生长期,改善品质。
在高产攻关田的地头,记者看到一个被铁栏围成的四方形小房子。“这是远程、自动、多功能作物苗情监测系统,有了它就可以实时监测玉米的苗情、墒情、病虫情,记录光照、湿度、风力等。”徐淙祥解释道,系统每10分钟采一次样,然后可以把有关数据直接传给农业部门专家。“这些科技支撑,有效保证了农作物更好地生长。今年我发起成立的太和县粮绿农民专业联社辐射到16个乡镇,共种植玉米1000多亩,平均亩产在千斤以上。”
新闻推荐
9月22日上午,中秋节前两天,很多人都在忙着走亲访友庆团圆。但一辆辆警车呼啸而至,打破了太和县皮条孙镇的平静。那里,竟然出...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