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援朝 我国自古就有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受制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加上生活水平较低,人活到70岁已经“古来稀”了,80岁以上老人很少,百岁及以上德高望众者往往被视为“人瑞”,会得到官府的重视和朝廷的褒奖。其中的一项措施是,朝廷为健康长寿的老人赐予官衔——“寿官”。
“寿官”是明清两朝养老制度中赐予老人冠带的一种头衔。“寿官”一般由地方逐级推举,必须选德高望重、年纪大(70岁-100岁)的长寿老人,最后由皇帝钦赐冠带和匾额,享以品级待遇,使之荣耀。清代,已受旌表的孝子可提前到60岁授予“寿官”。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开始,明朝存在的276年间,遇有恩诏颁布时才得以下诣特赐,也仅颁发过19次。清代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在民间荣获“寿官”者可谓凤毛麟角,不仅政治上有地位,纳入官场有级别(一般八品或九品)序列,而且发给官帽官服享受国家俸禄。
古代颍州地方政府在尊老敬老方面较好落实了朝廷颁布的各项养老惠老政策,尊重褒扬长寿老者,教化百姓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颍州惠老蔚成风气。
据乾隆《太和县志》记载,明清年间,太和县有10人获得“寿官”的荣耀和待遇。如:范荷泽,字希恩,汉范滂之裔,孝廉宽之孙也。孝友尚义,修文庙,周邻里,建设义学,邑令曹公请将于上台,书其额匾“澄清世家,八十德叟”,恩例冠带。
关举,字时荐,推官,好文之诗赋,性醇朴,重义乐施,好礼贤士大夫,以齿德地(年高德劭)推于乡,屡荐宾筵,恩例冠带,享年八十岁。
王显,正德五年,输赀(意捐资)修城,捐资建祠,报举寿官。
韩
新闻推荐
8月11日一早,太和县城关镇吴营社区后徐庄陈秀荣老人的139个儿孙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为老人庆祝97岁生日。看着五世同堂的子...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