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建邦 2016年,太和县双庙镇农民梁崇文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在当时的太和书画界曾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以至于很多书画界人士纷纷打探:梁崇文何许人也?
的确,梁崇文在当时的艺术圈内是一介无名者,既没有作品流传于书画市场,也没有参与过任何文化交流活动。今年56岁的梁崇文其实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民,黝黑的脸膛上布满胡须,衣服上沾满灰尘。然而就是这样浑身带着浓厚泥土味的“泥腿子”,近年来却在各级书画展中渐渐崭露头角,成为书画界的一匹黑马。
日前,笔者来到梁崇文的家乡双庙镇梁大庄。梁崇文至今还住在三间老式的砖瓦房里,和周围的楼房相比显得十分寒酸,堂屋内一张大案子占据了一半空间,四周堆满了字帖和宣纸,案头一摞通红的获奖证书分外惹人注目:全国第二届羲之奖,作品入围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作品展、新世纪全国第二届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的荣誉不由得让人叹服,也让人体会到这位庄稼汉一路走来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
“正是基于对书法的挚爱,才让我坚持到现在。”梁崇文回忆道,在上小学三年级时,老师教描红,大多数同学都不感兴趣,但那美丽的线条却让他乐在其中,从此便迷上了书法。没有纸墨,他就在地上练,后来没有老师,他就借来字帖临摹。几年后,他就对王羲之的《圣教序》烂熟于胸,临摹得有模有样。
成年后的梁崇文虽然也成家立业,但他没有和同村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二分地辛苦度日。“我不外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怕丢了毛笔,找不回自己。”梁崇文说,几十年来,他除了吃饭、睡觉、干农活外,其余的时间都在练字,古今碑帖一网打尽,尤其对张旭、张芝以及王羲之的草书用功最深。
学习书法要耐得住寂寞,对于梁崇文来说,更让人难以忍受的还是经济压力和世俗的眼光。家庭的一部分收入都被他用来购买文房四宝,由于没有别的经济来源,日子经常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债度日,乡邻们见他走火入魔的样子,纷纷嘲笑他“精神有问题”。尽管这样,梁崇文依然故我,在书法园地孜孜不倦地耕耘着。
梁崇文告诉笔者,由于路途远,手头也紧,平时他很少进城,偶尔去了,第一站必是新华书店。“有次我看中了一本心仪已久的字帖,但口袋里仅有回家的路费,但仍咬咬牙买了下来,最后还是搭乘一辆拖拉机回了家。”
参加正规的书法比赛都要缴纳参赛费,由于囊中羞涩,梁崇文以前很少参与。2007年,在朋友的劝说和帮助下,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书法比赛,居然获了奖。小试牛刀就受到专家的肯定,梁崇文欣喜之余也信心大增,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以后的十年间,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展览中入展获奖。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其书法作品逐渐形成了古朴厚重而又飘逸的艺术风格。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四十多年的努力和勤奋终于迎来了艺术青春的一次次精彩绽放。虽然大器晚成的梁崇文在当地的书法界小有名气,但他一直没有停下追求艺术的脚步。生命不息,学艺不止,目前他是清华大学全国艺术理论与绘画研究高级研修班的一名学员,正一步一步向着更高的艺术殿堂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耀武本报通讯员方克奎太和县双庙镇针对贫困户行路不畅、出行不便等问题,积极筹集资金,开展“畅通贫困户道路...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