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太和新闻 > 正文

采用新工艺 红薯加工增效益

来源:阜阳日报 2015-12-14 07:33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

初冬时节,万物收藏。在素有“三粉之乡”美誉的太和县赵庙镇,很多加工户又开始了新一轮劳作。笔者采访发现,当地三粉加工户一改过去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样是把红薯加工成粉面、粉丝、粉皮和薯丁,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过去提高了好多倍。

粉面质量好 产品更畅销

   家住赵庙镇前蒋村的村民蒋华伟虽然只有35岁,但从事红薯加工已有15年时间。笔者在他的加工厂看到,他开着铲车把厂外的一大堆红薯运送到厂子里。厂里机器轰鸣,一台大型淀粉机正在紧张作业:红薯进入绞龙式清洗机,然后输送至刨丝机,继而进入浆渣自动分离机中,淀粉浆进入沉淀池沉淀,再利用搅拌除沙机除杂。一系列工序过后,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洁白如雪的粉面了。

“过去传统加工粉面,主要靠人工,效率低不说,出粉率低,还不干净;现在使用了新机械,特别是使用除沙机和120目箩粉渣分离等新工艺,不但效率提高了,粉面的质量更高了。”蒋华伟说,眼下正是加工粉面高峰期,四五天就能加工80多万斤红薯,由于当地的加工户较多,红薯原料不够,他们就从周围的乡镇大量收购。

蒋华伟边说边领着笔者来到不远处的晾晒场,晒场上码放着一摞一摞装满粉面的筛网,几名女工正在装袋。“目前,鲜红薯的收购价是每斤0.37元,加工成粉面每斤2.9元,每斤赚4毛钱,一年下来能净挣20万元左右。”蒋华伟说,由于粉面质量好,销路很畅,河南郑州,浙江温州、嘉兴等地的客商纷纷前来订购,产品供不应求。

引进新设备 企业添活力

   赵庙镇东范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11年建成标准化甘薯生产基地以来,主要从事甘薯技术服务、繁育甘薯种苗、生产纯甘薯淀粉、粉丝以及甘薯丁等,年生产纯甘薯淀粉500吨,粉丝300吨,甘薯丁200吨,实现销售利润530多万元,2014年获评“全国示范社”。

日前,笔者再次走进东范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幢六层大楼拔地而起,大楼内分为储藏保鲜库、加工车间、烘干车间、冷藏车间、包装车间等,切丁机、自动打粉机、甘薯保鲜设备、超声波工业加湿机、制冷机组、臭氧发生器等设备一应俱全。“这是我县600吨甘薯储藏保鲜扩建项目,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4年产业化经营一般财政补助项目。”合作社负责人范吉中说,投入使用后,经济效益可以提高近10倍。

在切丁车间,几名工人用提升机把鲜薯放进切丁机中,很快就吐出了薯丁,然后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烘干车间,几分钟后就变成了嘎嘣脆的干薯丁。“一台切丁机日产薯丁5万斤,相当于200人一天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大大提高了。”范吉中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能将多种蔬果在小时内同城配送上门的阿龙哥张龙把不起

经济日报记者 胡文鹏 通讯员 朱贺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大型农机显威力2015-12-28 20:44
评论:(采用新工艺 红薯加工增效益)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