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薛建邦本报记者 安耀武
规模养殖,动物产生的粪便如何更好地处理,既节能环保,又能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近日,记者在太和县福海养殖场采访时发现,这里通过科学养殖让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福海养殖场坐落在太和县大新镇辛庄村,占地70余亩,以生猪养殖为主。养殖场成立近10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年出栏长白猪5000多头、存栏1500多头的太和县“生猪养殖基地”。但前些年,养殖场粪便排放难题一直困扰着场长徐福海。
“由于没有排污设施,大量粪水只能排到附近的园子沟内,一到夏天,恶臭难闻,蚊蝇满天飞,周围村民意见很大,养殖场也成了县环保部门重点治理单位。 ”徐福海说,2012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们从环保入手,投资140万元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改造。在福海养殖场,记者看到养殖场干净整洁,十多栋猪舍掩映在绿树丛中,两条园子沟环绕周边,水流清澈,水面上荷叶田田,还有十几只鸭子在水面游荡。
在养殖场的西北角,矗立着两个硕大的蓝色铁皮罐,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个罐,一个是储粪罐,一个是沼气罐。猪舍里的粪便通过地下管道流入化粪池,搅拌后送进储粪罐,再经过发酵等程序,产出沼气。 ”场长徐福海说。
在沼气罐的旁边是一座平房,技术员周标指着房内一组发电设备介绍:“这是一个小型发电厂,经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驱动沼气发电机组发电,从这里发出的电不仅满足了养殖场用电,还可以输送给附近的村民使用。真是一举两得。 ”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张钊 记者 孙海涛)自5月份起,太和县清理涉企收费项目,取消、暂停或减免84项涉企收费,减负2500余万元,收费降低50%以上。该县物价、财政、监察、法制、政务服务等部门组成涉企收费联...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