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太和新闻 > 正文

同铸医药梦想 缔造医药传奇——来自太和经济开发区的报道

来源:江淮时报 2014-02-21 09:16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来自太和经济开发区的报道

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的太和县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城中的普通一员。不为大家所了解。然而,太和的医药产业却早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为很多人所熟知。如今的太和已然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中心,享有“买全国、卖全国”之美誉。同时,太和还通过依商兴工等举措,迅速成长为“安徽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随着国家、省、市区域政策相继叠加,太和获得了基建配套、招商引资、科研创新等各个方面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太和作为阜阳首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也将获得省、市更多的关注。

2011年4月8日,中央领导视察太和开发区。中央领导在讲话中说,太和县已经成为全国书画及民间艺术之乡,20万农商大军造就了医药、发制品等10个专业市场,其中华源医药物流园的华药会是国内最大的医药交易会展之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太和县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中心之一。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只要立足自身优势科学谋划,安徽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及文化旅游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2011年3月,省委书记张宝顺来到太和调研时曾指出,生物制药产业是低碳、环保的产业,不仅对太和、对安徽省来说都是战略新兴产业。 2011年末,阜阳市将医药产业确定为全市的首位产业,而占据阜阳市医药产业规模70%以上的太和县,顺理成章地成为阜阳首位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和主战场。

为了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太和县早在2006年4月就被批准整合设立了省级太和经济开发区。为了满足各类投资需求,太和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同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的原则。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污水处理厂、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企业会所、休闲娱乐、四星酒店、日韩料理、大型商超、三甲医院、幼小中教育等一应俱全;企业高管、白领公寓、员工宿舍、经济适用房等多样化配置满足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园区功能业态配比多元复合化,强力打造集审批、商检、报关、仓储、物流、办税、金融、培训、咨询、投诉、问责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太和医药发展至今取得的骄人成绩,除了与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植有关,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拥有一批辛劳务实的太和医药人,是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百折不饶的毅力创造了太和医药产业的奇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和出现了第一批跑单帮的药贩子,也是全国最早出现的药商。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改革开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太和人跨入了医药购销领域,建立起庞大而细密的市场网络。经过他们几十年的拼搏与摸索,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医药界的佼佼者,成为如今太和医药产业中的“顶梁柱”,并成功地开创了医药产业的“太和模式”,支撑了太和医药发展的一片蓝天。

力挽狂澜于不倒的华源医药:王军

提及太和医药就不得不提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太和医药的一份子,它的销售业绩连续10年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中单体排名第一,2013年销售额高达150.6亿元,其成功地销售模式被业界称为“太和模式”。如今的华源医药已然是太和医药产业的源头之水,是太和医药产业成功崛起的坚强后盾。

华源医药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军,是他带领着华源医药人力挽狂澜于不倒,风雨兼程,涅槃重生。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太和县医药公司,成立于1953年。太和医药人凭借敢拼敢闯的精神,抓住市场的间隙,抢占了二级市场,打出了太和医药的一片天地。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后续经营不善,太和医药公司一度负债数千万元,濒临破产倒闭。就在公司危机时刻,1991年,王军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了。 “可以说王军董事长给予了华源新生,这二十多年来华源能不断扩张,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企业才走上了一条以整顿求生存、以规范促发展的逆转之路。 ”华源医药副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李明说。

公司花了三年时间扭转了资不抵债的局面,1994年起,华源开始盈利,步入正轨。然而好事多磨,1999年,华源再次站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王军介绍道:“因为太和医药市场存在众多散户联合经营的现象,市场量大且监管难。国家对此进行大检查,甚至要求取缔太和医药市场。”最后太和医药市场领到了停业整顿三个月的“罚单”。整顿期间,王军认识到要想是公司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标准要求自己,于是在他的号召下,公司从软硬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整改,最终达到国家药监局重新开业的要求。 2003年,与中国华源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从此步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坦途。

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王军坦言:“我们华源企业始终坚持‘用心做事,诚可感天\’的核心理念。对外讲究诚信,对内讲究员工忠诚度”。作为企业高层,王军强调以身作则并放手让员工做事,成功培养了一个忠诚的团队。

在王军二十多年的带领下,华源医药取得了让人惊叹的成绩,从2003年34亿元销售额到2013年年销售额突破了150亿,并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8个子公司、拥有1万多名职工,使之成为全国医药销售行情的“晴雨表”,也得到了国家药监局的认可。

“我们也给自己定了目标,那就是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性销售网络的布局,打下太和医药产业梦想的半壁江山”王军说道。

十年磨一剑的贝克药业:王志邦

贝克药业总部位于太和经济开发区创新大道。成立于2002年末的贝克联合制药,是全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抗乙肝、抗艾滋病等手性抗病毒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短短10年间,它就从当初年销售额不足百万美元的小厂,发展成为总资产超过6亿元、年销售额近10亿元,拥有800多名员工和从原料到制剂的完整产业链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取得如此成绩与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就是贝克药业的创始人王志邦。

1984年,王志邦就开始在医药界打拼,经过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慢慢感觉到国有体制的诸多束缚,决心离开体制,自己创业。几经波折,2002年王志邦在太和成立了安徽贝克药业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贝克药业亦是如此。在贝克药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三次重大的抉择曾摆在王志邦的面前。第一次是决定贝克走什么路线:是精细化工之路还是走专业药企之路?第二次是决定公司业务方向:是做原料药出口,还是开疆拓土进军制剂领域?第三次是与行业巨头专利纠纷:是选择坚持还是放弃?这三次的抉择都与贝克的利益息息相关,面对如此难题,王志邦每次都思虑再三、审时度势,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使贝克踏上了腾飞之路。

贝克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王志邦说:“一靠企业文化。每个企业的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于贝克来说,全体员工众志成城,有一个共同把贝克做好的‘企业梦\’就是贝克的文化。上百名外省专家愿意背井离乡跟你干,不懈奋斗十来年,你说这样有凝聚力的企业能不成功吗?习主席说‘中国梦\’,我想正是我们千千万万个小的‘企业梦\’,汇聚到一起才形成了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

王志邦强调的第二点是战略,一个正确的战略能够很好的引领企业的发展。当年很多人不看好做抗艾滋病药物的市场,但王志邦看到了国内外抗艾滋病药物的需求前景,并且坚持下来了,今天证明这个战略方向是对的。

其实,王志邦出身农村,家里一贫如洗,少年的经历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性格,从小的贫困也让他树立了出人头地的志向。 “感恩做人、责任做事、回报社会”是王志邦始终坚持的人生信条。

贝克联合制药的成功,是太和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贝克的成功之路,对于总结并推广太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经验,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借鉴意义。

已是太和乃至阜阳医药产业龙头企业的贝克联合制药,并不满足于现状。王志邦说:“十二五”期间,贝克将以打造太和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己任,力争建成一个中国治疗艾滋病、乙肝、肿瘤药物的研发基地,也为家乡打造一个百亿上市企业。 ”

饮水思源的悦康药业:于伟仕

2008年是太和医药喜庆的一年,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在太和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为太和医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欢呼的背后,人们有个疑问,像这样一个年销额达数十亿的大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太和设厂?“我是从安徽太和走出来的,这里是我的家乡,如果能够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一点贡献,对于我就是莫大的安慰。 ”悦康药业集团董事长于伟仕如是说。

于伟仕和很多人一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太和跑单帮的“药贩子”之一, 1988年之前,已过不惑之年的于伟仕还依然在国企里从事医药的采购销售工作。面对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1988年之后,于伟仕毅然离开国营药企南下广东从事医药贸易业务,以头孢类产品的制销为主,经过十几年的打拼闯出了“头孢大王”的名号。但是,由于市场的混乱加上萦绕心间的企业梦想,于伟仕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1年,56岁的于伟仕再次站在了创业的起点上,悦康药业在北京注册成立。

在于伟仕的带领下,悦康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药厂一跃跨进中国制药工业五十强和研发十强的行列,更成为中关村首批国家级“十百千工程”百亿元重点培育企业。年销售额也从公司成立之初的6000万发展到2012年的40亿元,并且陆续在广州、上海等地开设了分厂以扩大产能。

饮水思源,于伟仕作为从太和走出去的佼佼者,一刻也没有忘记回馈家乡。 2008年,心系故乡的悦康人回到太和,悦康药业集团安徽天然制药有限公司在太和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2010年,占地650亩、投资15亿元的悦康安徽生物制药园又开工建设。 20年的“只身天涯”,20年后又再次回到的太和,支持家乡的医药产业的发展。悦康药业安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群透露,“公司决定在太和建造安徽生物制药园,并将其打造为集团最大的原料药基地。”据了解,在悦康的带动下,广药集团白云山制药也表现出在太和设厂的浓厚兴趣。

回顾十年的创业之路,于伟仕认为“合和”的悦康文化是其成功地秘诀。 “合是合作、合心、合力的意思,悦康讲究的合,不仅存在于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同样存在于客户之间;而另一个和,则意指和气、和睦、和谐,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和谐办企。”正是这种“合和”文化激发出了悦康强大的研发和生产潜力,从而直接引领了悦康的崛起。

2011年,于伟仕提出用3到5年的时间使悦康实现销售额百亿元的目标。

白手起家的德信佳:许坤

他是太和走出去的博士,也是太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坤。“我踏入医药行业算是误打误撞的结果,除了本科学习有机合成外,硕士及博士读的分别是陶瓷和钢铁专业。 ”许坤回想起自己的创业路有点惊讶地说。 2007年,刚刚博士毕业的许坤,无意间研制出了妻子公司花了两年时间都没有研制出的一种治疗哮喘的中间体药物噻托溴铵。为此他获得了5万元的技术服务费,拿着自己挣得的第一桶金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与人合伙创办了凤山恒坤化工有限公司。

通往阳光的道路上总是充满着风雨,对于许坤来说更是如此。 “凤山恒坤我们经营了4个月,结果亏欠了40多万,合伙人也撤资另起炉灶。 ”许坤回忆说。后来,他参加了上海的一个国际医药展览会,签下了三个订单才偿还了债务。然而,许坤并没有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创业,2008年5月,他毅然决然地成立了济南德信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噻托溴铵中间体产品。公司的名字之所以叫“德信佳”,许坤解释说:“‘德\’意思就是想做事想做人,品德是成事的前提;‘信\’是指对客户要诚信,而自己则要自信;‘德\’和‘信\’都做到后,这个企业一定会做好,这就是‘佳\’。 ”

白手起家的许坤就这样执着着自己的梦想,皇天不负有心人,德信佳仅用了6年的时间,就迈进了“亿元俱乐部”,并成为赛诺菲、默克等世界药企巨头的第一供应商。

2011年对于德信佳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对于许坤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这一年,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在太和经济开发区挂牌动工了。当被问及与太和是如何结缘时,许坤毫无迟疑的说:“我就是太和人,因为中国人都有很重的乡土情结,无论我们做什么,如果有机会能够回报家乡,那肯定是义不容辞的。 ”

据悉,太和公司作为德信佳新药生产及研发基地,总投资2.5亿元,占地150亩。一期年产200公斤噻托溴铵原料药、300公斤噻托溴铵酯和东莨菪醇中间体生产线将于今年上半年建成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吸纳100余人就业。而德信佳跨越式发展的序幕,也正从太和缓缓拉开。

“创业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你需要耐得住寂寞。只有耐住了寂寞,你才能品尝到寂寞之后成功的滋味。还有就是坚持,看不到希望了你也再坚持一下。 ”许坤在回想自己创业历程时总结说。

如今,在太和医药界像王军、王志邦、于伟仕、许坤这样的佼佼者还有许多,是他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敢于拼搏的斗志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但是富贵不敢忘乡恩,他们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纷纷来家乡建厂,支持家乡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为家乡的医药产业顶起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212家,已建成投产的企业就达181家。2013年,开发区工业产值突破112亿元,财政收入4.98亿元,吸纳3万人就业。仅太和经济开发区就集聚了各类医药企业48家,其中产值亿元级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为此,太和还获得了多项殊荣,如“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示范基地”、 “安徽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安徽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展望未来,太和医药人紧盯政策争上大品种、快速跟进高水平仿制、突出制剂巩固原料药、发展中药推进再开发、依托劳力培育新优势、立足创新高端化发展,正努力围绕打造“全国闻名、特色鲜明的医药之都”的综合发展目标而奋斗! (李伟山)

阜阳市委书记于勇在县委书记王玉峰、管委会主任赵伟陪同下视察开发区全市工业经济现场会在太和开发区召开开发区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安徽科太联合实验室中英生物医药产业论坛华源仁济制药外景贝克实验室

医药产业孵化器整体鸟瞰悦康天然药业生产车间

安徽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新闻推荐

刑侦队长累倒在“天网”行动中

太和讯 1月30日凌晨6时20分许,在阜阳市“天网”集中清查统一行动中,太和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范吉祥因积劳成疾,操劳过度,突发脑梗塞昏倒在办公室内……当日,太和公安局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

太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和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太和赋□徐子芳2015-05-19 08:39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同铸医药梦想 缔造医药传奇——来自太和经济开发区的报道)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