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榜理由】
身残不忘公益。 26年来,他“划”着车轮子一路播洒爱心,将所得无私捐献给灾区群众、重病少年、失学儿童……
■ 本报记者 朱胜利
“别人帮助我,我要帮助更困难的人。 ”姜小超说。这位小儿麻痹症患者26年到过全国十几个城市,靠一元两元的乞讨募集,捐了数万元善款,被称为“车轮上的义工”。
姜小超是阜阳市太和县赵庙镇姜庄村人,由于童年一场医疗事故,车轱辘成为他的出行工具。他父亲早年死于意外,残疾的姜小超也曾经试过找工作,买过一辆二手三轮车载客,但终因身体原因无疾而终。
家住太和县城的李女士脑海中至今还常浮现这感人的一幕:5月4日下午,“情系雅安——爱心义演募捐”活动在太和县文庙广场举行。一个黑瘦的残疾人趴在一个车轱辘上慢慢“走”来,黝黑干瘦的右手像握鼠标一样握着一只拖鞋,与左腿交替向前迈出,艰难地“走近”捐款箱,从破旧裤子口袋掏出一把把一元、五角、一角的零钱,放进捐款箱,然后默默离去。过了一会,他又返回来,再次掏出钱,带着歉意对工作人员说,口袋里都是零钱,没掏干净。现场的人都感动了,李女士更是当场落泪。
2010年11月,姜小超在宁波市城隍庙步行街,遇见“爱心同盟”为白血病女孩王荣义卖募捐治疗费。姜小超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一天的全部所得捐给了王荣。 “爱心同盟”工作人员既感动又不忍,他们知道姜小超的钱得来不易,劝他留点生活费,姜小超坚决不同意:“这位姑娘现在有生命危险,比我更需要钱。 ”
姜小超在公益界小有名气后,不仅直接捐款,还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去年,阜阳市公益界人士在太和县举办一场 “爱我,你就抱抱我”的帮助残疾儿童公益活动。身在外地的姜小超得知消息后,“划着”自己的车轱辘,历经8个小时100多公里行程,赶到现场,捐款160多元,掀起了一股“爱心”捐助高潮。
对于姜小超做公益的方式,有些人不理解。姜小超的QQ空间里有一段文字:“都不是施舍,都是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我会坚定地走下去。 ”
【记者手记】
姜小超说得好,帮助有困难的人,绝不是施舍。社会公益,靠机制的有效保障,靠社会成员之间自发的爱心涌流、自觉的平等捐献。这位车轮上的义工,高尚,而不卑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安耀武)9月22日,阜阳市公安局开通网上“公安微影院”,以公安民警自导自拍自演的微电影形式,宣传阜阳版的 “警察故事”,传递正能量,这在全国公安机关尚属首创。据了解,“公安微影院”分...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