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的小麦种植户刘孝福自己也没想到,他今年创出了安徽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739公斤/亩。由安徽省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等部门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在今年麦收季节对刘孝福的3.48亩麦田进行了实产验收。验收组专家现场监督收割,实测收割面积,现场称重、测水分和杂质,去除杂质并按13%标准水分进行换算,得出实产739公斤/亩,再次刷新安徽省小麦高产田单产最高纪录。这是继去年太和县旧县镇农户徐淙祥创造亩产718.2公斤纪录之后,安徽省小麦亩产再次突破700公斤。
安徽农业大学胡承霖教授告诉记者:“刘孝福创高产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选用好品种,施好三次肥,病虫防治很到位。 ”
“要想小麦单产高,选好品种是关键。 ”刘孝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原先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皖麦38,虽然它也是比较好的小麦品种,但存在麦秆高,后期易倒伏的弱点,容易造成小麦因倒伏而减产。今年他在农业专家的建议下首次改种了洛麦23,其突出之处是麦秆短、杆茎粗、穗大,不易倒伏。往年刘孝福的小麦倒伏率少则10%,多则30%—40%,但今年只有零星点状倒伏,倒伏率不到百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洛麦23是洛阳市农科院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矮杆抗倒小麦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穗数较多、矮杆抗倒,株高75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基部节间短,高抗倒伏。该品种参加了2007—2009年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综合表现较好,高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是一个在我国黄淮麦区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高产广适品种。胡承霖教授告诉记者,安徽省2008年引进洛麦23,第一年在涡阳县农科所试验地试种,单产比传统小麦品种提高10%,2009年在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首次小面积推广种植300亩,平均单产超过1200斤。今年刘孝福在刷新小麦单产新纪录的同时,他的10麦地平均单产也将近700公斤。
与去年不同的是,刘孝福今年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也加大了每亩施肥量。往年他在播种前犁地时只亩施50公斤复合肥,今年刘孝福把复合肥的施用量增加到60公斤,同时还亩施75公斤的有机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复合肥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有效提高了肥效和养分的利用率。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往年他只在小麦拔节期亩施10公斤尿素,但今年在小麦返青季节又追施了10公斤尿素。
今年安徽省小麦生产先后遭遇低温多雨寡照、病虫害多发等考验,受极端异常气候影响颇大。针对今年特殊的气候状况,刘孝福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去年他只进行了3次病虫害防治,今年病虫害防治次数则增加到了5次,明显防止了小麦蚜虫和小麦纹枯病的发生。
“小麦单产创新高,有好的品种,还要有好的的田间管理。 ”胡承霖教授介绍道,农户们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提高了小麦播种质量,做到一播全苗,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了小麦高产的实现。在这300亩地里,亩穗数50万穗,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3.6克,都高于其它小麦田。
由于加大了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刘孝福每亩小麦的种植成本由去年的300元增加到今年的450元,但10亩小麦的总产也由11000斤提高到14000斤。去年刘孝福种植小麦的总收入10120元,今年他的小麦销售价格是1元/斤,销售小麦总收入达到14000元。他的每亩小麦的毛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238元。
(实习生杨安琪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保全自身利益,也应当顾及他人感受。近日,太和县法院调结了这样一起土地经营权纠纷案,原告宫保军当庭获得了被告宫清明给予的经济赔偿2000元。二轮土地承包时期,宫清明父亲墓地所在耕地被...
太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