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基本结束收割,全省小麦预计总产240亿斤,比上年增产4亿斤以上。在众多种粮能手中,阜阳市颍泉区的葛浩新和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的徐淙祥取得了不错的种麦佳绩。他们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种植诀窍吗?
“今年我们千亩连片小麦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维持在600公斤左右的高水平,小麦最高单产680公斤,比去年略有降低。”6月23日,徐淙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680公斤的单产水平应该是阜阳市的最高单产,在全省小麦主产区也是数得着的。
徐淙祥告诉记者,在去年秋季小麦播种期,田间干旱少雨,今年3月到4月间又多次遭遇倒春寒天气,在地小麦冻害严重,在小麦生长后期低温多雨天气频发,特别是以小麦蚜虫和赤霉病为代表的小麦病虫害也来侵扰。
“麦收三件宝:穗多、粒多、子粒饱。 ”徐淙祥对记者说,小麦亩产量,决定于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要保证这三要素的协调生长,一是取决于品种增产潜力、抗病性、抗倒性和株型结构,光合能力,不早衰等;二是在栽培中要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和丰产性;三是在栽培中科学利用天气,促进穗多、粒多、粒饱。因此,准备是前提,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收好是保证。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他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在小麦生长前期连浇了两边水,后期增施返青肥和叶面肥,并及时进行化除化控,增强小麦的保根护叶作用。现在徐淙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麦种植模式,这就是“一增施、二示范、三改革、四推广、十统一“的“徐淙祥栽培模式”,小麦由低产变高产,由高产变超高产。
“今年小麦千粒重52克,与去年相比,千粒重提高1克。 ”徐淙祥颇为高兴,如果种植技术落实更到位,一播全苗,合理密植,培育壮苗,小麦单产还是有提高的潜力,就是去年718.2公斤的最高单产纪录也是可以逾越的。
葛浩新则是另一位有特点的小麦种植能手,他一直保持着个人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全省纪录。家住颍泉区葛桥村的葛浩新自2002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小麦,从最初的600亩起步,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扩大种植面积,2007年秋种时就达到了5200亩,2008年更突破了1万亩大关。今年葛浩新11000亩的小麦亩穗数比去年平均增加2%,穗粒数由于受前期低温寡照天气影响,比去年平均减少5%—7%,但千粒重比去年平均增加10%以上,可以说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小麦平均单产达到622公斤,比去年增产8%,小麦总产量670万公斤,也比去年增加了15%。
面对今年特殊的气候特点,葛浩新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去年他只进行了两次病虫害防治,今年病虫害防治次数增加到了4次。在后期施肥上,又增加叶面肥的喷施次数,去年他只喷施了两次叶面肥,今年则增加到5次。
本报记者 喻寒松
新闻推荐
村委会新建办公室需要占用村民土地,但给村民的占地回报竟然是给村民办理低保,没想到违规办的低保后来被取消了,这下村民和村委会闹起了土地纠纷。太和县三塔镇东何村村民刘某日前向本报“民情热...
太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