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虫
10月23日,在阜阳高速时代城小区,一名14岁男孩坐在27层高楼边缘,手里还拿着一把刀,经消防耐心劝解,男孩最终放下刀并走到安全地带。据了解,男孩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地工作,这次因为父母爽约未能参加自己的家长会,男孩才情绪激动做出过激之举(据安徽商报微信公众号报道)。
留守孩子问题是个两难问题,对父母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还是奋斗是最好的榜样?陪着孩子,满足了孩子情感需求的同时,牺牲的可能是家庭经济的改善。而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漂泊在异乡的父母挣回的钱,可能是孩子持续获得教育资源的保障。而且困守穷家陪伴孩子的目的何在?中国人目前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6岁,女性平均生育年龄28岁,陪孩子到18岁,意味着父母平均在46岁后才能完全走向社会,而就算孩子18岁后马上走向社会,也只有8年时间,接着又要走进陪伴子女的生活循环。更何况在高考录取率超过80%的今天,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时间又要推迟好几年。一味地强调陪伴,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陪伴很重要,奋斗也很重要,为了解决这一两难问题,政府和社会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成立留守孩子关爱中心,让社会机构承担起父母的部分功能,比如让随迁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享受同等的教育待遇。但是外力固然能起帮助作用,要真正解决问题,还得靠家庭内部的沟通交流机制。
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在陪伴和奋斗之间纠结,因为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陪伴,而是爱。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爱,天天陪在身边,孩子感受到的只是父母的冷漠甚至伤害,那么这样的陪伴还不如分别,至少可以让孩子远离原生家庭伤害。反过来说,即使孩子留守老家,父母漂泊在外,如果父母真正关心孩子,孩子也是能感受得到的。毕竟在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亲子之间即使相隔万里,一年之间相守一段时间(比如孩子的寒暑假)、每天或者每几天通一次电话或视频聊天一会儿,是不难做到的。如果有这样顺畅的交流机制,而且让孩子在这种机制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一定会理解父母在外谋生的不易,不会一味苛求陪伴。
回到阜阳这名14岁男孩,他仅仅是因为父母这一次未能参加家长会而情绪激动吗?我想不一定是,他是因为父母的爽约。这一次爽约,对于这个像其他孩子一样渴望父母关爱的男孩,只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希望这名男孩的父母,也希望所有孩子的父母能以此为戒,既然你没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TA带到这个世界,那你就要用你的爱来补偿TA。
孩子要求的,只是父母一点真正的爱而已,可怜天下孩子心。
新闻推荐
10月14日,阜阳市颍州区飞天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教室内对五谷杂粮进行识别。特约摄影王彪10月14日,合肥市庐阳经济开发区官塘社...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