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市民途经颍州万达路口时,拍下不和谐的一幕:一群大爷大妈在路口守候,见有婚车经过,也不管红绿灯,上前拦下车辆讨钱,张口就是100元,不给钱不让走,任凭后面的车辆排成长龙。视频传到网络上,引发网友强烈反应。
市民对类似的情景并不陌生。在阜城多个路口,都曾出现过拦车讨钱的行为。甚至据一些网友反映,在乡镇办喜事时,讨钱的“一拨接着一拨”,已形成一股歪风,影响恶劣。
拦车讨钱成风背后,有这么两个原因。一是他们针对的主要是结婚者。阜阳素来有“闹婚”的习俗,大喜的日子有人来“闹腾”,被认为是增添热闹和喜气,操办者包几个红包,大家哈哈一笑了事。即使有些出格行为,为了息事宁人,也不会过于计较。由此导致那些讨钱者自认为行为合理,讨起钱来理直气壮。
二是在公众意识中,拦车讨钱顶多是道德层面的问题,不涉及违法。花几元钱打发走,自身并无多大损失。因此对这一现象持宽容态度,很少有人会为了几元钱和他们较真。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虽然大家都觉得拦车讨钱行为不合理,却默认了它的存在。正是这种社会心态,导致这一现象愈演愈烈,公众怨声也越来越大。
拦车讨钱行为造成的影响显而易见: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交通堵塞,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关键是助长了“我讨钱我有理”的不良心态,进而引发跟风行为。笔者觉得,在当前阜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
市民也许注意到一些动向。9月10日,一名女子因为制造“牛皮癣”被依法行政拘留。近期以来,颍州区整治非法小广告,已抓获违法嫌疑人15名。再早之前,一些业主因为孩子学区问题拉横幅堵路,导致交通瘫痪,3名组织者被拘。
和拦车讨钱行为一样,制造小广告、堵路等行为,以前在公众看来也属道德问题,虽然不对但可以容忍。没想到相关部门动了真格,彰显法律威严,对这类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这一下,可谓震慑了不少心存侥幸者,也给他们上了一堂法制课。
当法律的作用凸显,社会对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容忍度降低,文明就会得以提高。具体到开头提到的事例,这一拦车讨钱群体是临时起意还是有预谋、长期活动的团伙行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涉嫌违法的予以惩处。同样,对于类似行为,只有加大治理力度,才能还社会秩序以规范,还城市以文明。
刘培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雪洁通讯员武艳王金友日前,一批“农改超”后的农贸市场正式启用开业,舒适、干净的购物环境一改以往传统农贸市场...
阜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阜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