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步入耄耋之年,许多记忆消散在了时间长河中,但每当哼唱起慷慨激昂的军旅歌,那段激情岁月,仿佛又重现在85岁老兵郑如章的眼前。
如今,这位老兵有了新的生活:用歌声唱出新时代老百姓的身边事。
曾投身军营,支援大西北建设
1934年,郑如章出生在原阜阳县伍明乡的郑黄庄,祖辈以务农为生。
初中毕业后,他投身军营,服役于某部汽车连,后在部队因表现积极入了党。
对于那时的岁月,如今已年过八旬的郑如章记忆有些模糊,但对于那时的歌声,他却仍有印象。“不光走路要唱歌,吃饭前、集会前、看电影前都要唱,渐渐地我也爱上了唱歌。”
1960年,郑如章退伍后,又响应号召,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来到兰州民航机场当后勤。支边十多年间,他多次荣获军功章。
把学习十九大、讲文明树新风唱给老百姓听
1974年,郑如章被分到合肥市港路局工作,直到1995年退休。
退休后,思家心切的他终于回到老家。后来,他一直没有闲着,积极报名参加伍明的老年大学,主动加入关心下一代协会,给孩子们讲述军旅生涯和支援大西北建设的故事。
老人还组织方圆十里八乡的文艺爱好者,成立文艺小分队,学传统戏曲、唱时代新歌。他们走村串户,到田间地头、大树底下义务演唱。
党的十九大之后,他又带着队员排练百姓学习十九大、镇长扶贫到我家、邻里和谐、讲文明树新风等内容的小品、快板,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
截至目前,在周围的村庄、学校、敬老院,他们演唱了50余场次。
“一位80多岁的退伍老兵,对党的赤胆忠心没有变,对社会的贡献热情没有减,值得我们学习。”郑寨村村支部书记郑传达这样评价老人。
颍州晚报记者 牛桂芹 通讯员 余波
新闻推荐
7月26日上午,市直工委在商厦九楼会议室举行庆“八一”军属座谈会,来自市政协、市纪委、市五中、汽运集团、市医院、市供水...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