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妮 一别十四年,又逢父亲节。别人陪在爸爸身边过节,觥筹交错,言笑晏晏。我在心里想着父亲过节,心事缓缓,笑意冉冉。父亲不再具象,但父爱从未缺席。
每一年去给他上坟,我都是笑着的,把家里发生的大事一一告诉他:他的大外孙出生了,他最爱的小女儿结婚了,他的小外孙出生了,我妈妈身体很好。说完大事,就开始跟他絮叨,比如:今天天气不错,阳光很好,三十里岗的桃花开得漫天,看过你之后,我们就带着你外孙去踏青采草莓了。
我的儿子只见过外公的照片,但不妨碍我跟他聊聊他的外公我的父亲。有一天,小儿又犯了懒惰的毛病,我教育他:“外公常说,宁愿受活不要受话,多大的活能把人累死?不要老是让别人把嘴放在自己身上,手脚勤快点,用心点,最后得益的都是自己。”说完,想想,确实如此。我就继续跟儿子唠叨:“妈妈在读大学的时候,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参加完集体活动,等到众人离去之后,把桌椅物件各归其类,把场地收拾干净。这样好几次之后,有老师就看见了,对我印象很好。这种好印象并不曾带来什么具体的好处,却能让社交更加融洽舒展,和谐之美油然而生。”
每逢过年,我和先生还是遵循着一些老式的做派,希望能给幼子以传统文化的滋养,于是每到贴春联的时候,我们就叫上儿子,读着春联的内容,说着平仄的讲究,同时还要聊着外公的梗:“以前我们家的春联都是外公自己写的,裁红纸,选对联,研墨,挥笔,我和你小姨就负责打杂。外公写字有个习惯,张着嘴,微伸舌头,看着就替他吃力。可是,他就能这样写出一副副漂亮的对联。”幼子立刻表示景仰:“外公这么厉害啊,还会写大字啊。”
是啊,父亲就是这么厉害,他是励志人物。他自小失父,小学读完就出去养家,十几岁进了工厂,到了中年时,却逼着自己去考大学。他的底子太差,花的全是笨功夫。家里的墙上挂满了白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知识点。我一抬头,便能看到那些高深的字眼,因为看不懂,越发觉得父亲厉害极了。就这样,父亲居然真的考进了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认认真真地在学校读了两年书。后来,大学毕业,他就靠着扎实的文字功底改变了职业,进入县政府工作。他这样在言传身教中把积极上进变成了家风。父亲离世后,我已中年,仍不断读研考公务员换工作,他若在天有灵看到,一定很欣慰:这才是我周家的好女儿。
其实,他在世时,有很多年,我们爷俩感情并不是特别好。直到我上了大学、他过了四十之后,我才发现他内心的另一些东西。那一年,他来学校看我,我刚参加完篮球比赛,挎着他的胳膊,又笑又蹦地跟他说我在场上的糗事,一转头,看见父亲在无声地笑,看我的眼神温和慈爱。那一瞬,我差点哭了,也是在那一瞬,我懂得了他藏得很深的感情。后来,我毕业留校,有一天,潘校长突然对我说:“你常说‘我爸讲过\’,看来你父亲对你影响很大啊。”我愣住了,回想一下,好像是的呢。我最终变成了我父亲希望我成为的那种女子,自信,自立,自强。
再后来,我结婚生子,在婚姻的围城里跌跌撞撞,也越发理解了当年的父亲和母亲。那是有一年的暑假,在我们家的鞋店里,我们爷俩坐在柜台后,天色已黑,灯光幽昏。父亲的脸明明暗暗,他的声音也明明暗暗,他说:“婚姻就是找个伴,有个人陪着说说话。”能经常唠嗑就是寻常烟火中的幸福,怪不得,母亲和父亲吵架那么多年却依然用情很深,不离不弃,因为父亲和母亲最喜欢聊天,到了五十岁还能手拉着手一起边走边说。当我心生怨气的时候,想想先生和我这么多年抵首交谈的样子,也便觉得日子好过了很多。
就这样,在时光里往前走,父亲虽然不在身边了,但父爱从未缺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戚武奇)笔者近日从颍东区委组织部门获悉,在今年的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中,该区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7名村...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