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徐风光 又到一年毕业季,教育部此前公布,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比去年增加25万人。从校园到社会,很多应届毕业生表示“有压力,但也有信心”。近日,记者走访了阜阳师范学院等阜城高校,探寻2018年毕业季的就业新动向。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优质岗位数量增幅并不明显,整体来看,就业形势还是不容乐观。”阜阳师范学院应届毕业生史艳艳说,大四以来,毕业和考研就成为同学间的重要话题。作为师范类学生,她想进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当老师,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在积极备考中。
采访中,很多学生都和史艳艳有类似的感受。智联招聘针对全国90168名2018届应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整体就业难度认知依然严峻,但求职压力同比稍有降低。
对此,有研究机构认为,95后的毕业生家庭情况比之前的毕业生相对有所改善,毕业立即就业的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相对较少,不少人都做了两手准备。史艳艳说,她的宿舍中,就有两个同学考研,有继续深造的意向。
阜阳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老师符晓晓介绍,2016年,该校考研的学生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94%,2017年占比约为11%,2018届毕业生共5200余人,考研(包括出国出境)毕业生599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11.52%,与上两年基本持平。 4成毕业生愿留在本地工作
“根据往年调查结果,阜阳师范学院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本省就业,其次是上海、江苏和浙江。”符晓晓介绍,在省内,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地阜阳就业的人数最多,约占40%,其次是省会合肥,基本维持在13%。
现供职于阜阳一所高中的赵平就是这40%中的一员。前年毕业时,他曾到苏南、皖南等地求职,但都没有如愿,最终还是考入阜阳一所高中,当了一名英语教师。“因为是师范类专业,班里大部分同学都进了学校,一小部分人去了企业,还有一小部分考到了机关单位,但大部分都在阜阳。”赵平说。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每年学校都有3000多名毕业生,从近些年的就业情况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家乡就业。“2006年以前,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地区就业,到2011年,主要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但最近这几年,在长三角就业的约占2成,在本地就业的则超过4成。”这位负责同志说,这说明阜阳经济社会在发展,就业创业机会在增多,同时,福利待遇发展空间在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毕业生留在本地。 政策扶持引导促就业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阜阳就业保障等部门也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我们组建了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学校配备了就业指导教师,各学院也有就业指导员,积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顺利就业。”符晓晓介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意识,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就业指导》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流程,提升就业技巧。
此外,依托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就业比赛、技能竞赛等平台,学校还着力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如每年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简历设计大赛、求职面试大赛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市人社局等部门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双选”招聘会等活动,同时,研究出台毕业生就业、创业扶助奖励政策等,引导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
市人才交流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下一步,阜阳市将针对高校学子就业创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他们在新兴业态、成长性强的行业就业创业。
新闻推荐
通讯员闫振田在阜阳市老年公寓,有一位文化老人,她叫范月影,阜阳市第二中学退休教师,今年90岁了。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每...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