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逐梦路上扬帆起航
走进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新区,一股青春的气息迎面而来。操场上一群学生们各自操练,其中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李光。
李光今年刚满20岁,是阜师院体育系的一名大一学生,但与其他大部分体育系学生不同的是,他有一个特殊身份,那就是职业足球运动员。
最初,李光踢球只是出于爱好,男孩子爱跑爱动,足球正好满足了他的所有兴奋点,所以一有时间,他就去跟小伙伴踢踢野球,倒也快乐。
高一那年,临泉志匡足球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在操场上发现了他,邀请他到俱乐部进行实训。李光便成了其中的一员,经常随队参加各种比赛,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第一次看世界杯年龄还很小,所以印象不是很深刻。不过当时我是跟家人一起看的,好像是巴西对阵德国,意外的是最后巴西惨败。”李光说,“因为巴西是足球王国嘛,所以我当
时一直觉得巴西很厉害,结果被人踢成这样,我才明白原来足球世界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
的,这也是足球的魅力。从那以后的每一届世界杯我都会观看。”
因为身材不高,李光就格外崇拜梅西,他说:“梅西也是身材不高,但却将‘小快灵\’的打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榜样!不过上届世界杯梅西憾失冠
军,赛后空洞的眼神让人心碎。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对世界杯印象最深的镜头了。”
说起今年的世界杯,李光毫不犹豫地说:“我肯定支持阿根廷,毕竟我是梅西的死忠粉。虽然梅西一直被人质疑带领国家队的能力,但我相信他能带
领阿根廷走上世界之巅!”
事实上,世界杯带给李光的不仅仅是一个镜头一场比赛,更是他梦想的起点。李光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在以后的
足球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阜阳的“梅西”!马裕豪:小小少年梦想无限
在阜阳市北城小学一间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六年级的学生马裕豪。眼前的这个小男生,有种超乎年龄的成熟,说起足球和草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激动。
马裕豪出生于2006年,但他看的那届世界杯却比他出生早了四年。2002年,那届对中国有着特殊意义的世界杯,他是通过网络回
看的。“想看看中国队踢世界杯是什么样的……一个球没进,还输
了九个……竟跟巴西分一组。”拨开岁月的尘埃,说到那届世界
杯,他显得有点无奈。
马裕豪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看世界杯是2014年,正值暑假,电视上循环播放足球赛。大片绿色草坪和那些在球场上奔跑的球员,吸引了他的目光。后来,他知道了他们的名字:梅西、C罗、诺伊尔……也爱上了那个永远充满未知的足球世界。
每周六上午,马裕豪都会在北城小学足球社团接受足球训练。前段时间马裕豪参加了阜阳市中小学生足球比赛,爸妈和妹妹都到场观战,这让他倍受鼓舞。
今年的世界杯,他要等到6月28日考完试再看,那时已到1/8决赛了。而6月28日之后,他也将告别
小学,带着对足球的挚爱到合肥168中读
初中。徐锐:快乐足球释放压力
徐锐,70后铁杆足球迷。今年春季他和队友刚刚获得“第一届阜阳市春季五人制足球赛”冠军,还有一些足球奖牌在他的书橱里。他说自己踢的是“野路子”足球,不讲技法,只为感受玩球的快乐。
他第一次看职业足球比赛,是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亚洲杯。他发现,电视上的球员和自己平时踢球的感觉真不一样。他也记住了郝海东,这个当时中国踢球最好的男人。
之后电视普及,他认识了德国的比尔霍夫、巴西的罗马里奥、意大利的巴乔、阿根廷的巴蒂塔等球星。1994年,徐锐入伍。长达5年的时间,他不再踢球,但内心深处始终没有忘记足球。退伍后,他再次拾起自己的踢球爱好。2002年,韩日世界杯,中国队出线那晚的兴奋依然历历在目。阜阳很多球迷自发聚集在国贸天桥旁庆祝,徐锐也在其中,“那种激动的感觉,十分美妙。”
千百意西侧曾经是阜阳最大的广场,名叫大校场,徐锐和伙伴曾经常在那儿踢球。三中,师范学院老校区,东城小学……凡是有操场的地方,都是踢球的好
地方。
“我们当时踢的球,是几个要好的同学凑钱买的。”徐锐说,“记得在三中操场,我把书包放在草地上当球门,但旁边的花池护栏却时常将皮球扎破,所以
当时有个特殊的行当———补球,补了很多次之后,有的同学自己都会补了。”
徐锐说,那个年代空闲时间多,但娱乐方式不多,因此对足球、篮球都非常痴迷。“不像现在,人人沉迷于手机,运动少多了。”徐锐笑着说,他的儿子开始踢球后,也不再沉迷手机了。
对于即将开赛的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徐锐说,“我会关注,但不会熬夜看球了,毕竟人到中年,工作
生活压力都很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牛真子除非要紧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还是以书信联络为主。甚至到了八九十年代,尽管出现了固定电话、寻呼机、...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