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风光 平日里,把孙子送到学校后,就到老年大学学声乐、电脑,闲暇时到文峰公园参加合唱,节假日和老伴一起自由行……退休后的张双华感受到了参与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
而今,有很多老人都和张双华类似,通过发展兴趣爱好、走进老年大学等形式实现了老有所乐,也形成了文化养老的新风尚。
背着书包上学堂
张双华在老年大学学习已有8个年头了,二胡、合唱、电脑和智能手机等课程,让他系统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不仅丰富了他的退休生活,也收获了很多朋友。
从初级班到中级班再到提高班,原本没有一点基础的张双华感受到了二胡带来的乐趣。于是,风雨无阻,张双华每周都会出现在老年大学教室里。
“零基础入校,到现在能独奏《二泉映月》《江河水》等名曲,感觉收获很大。”张双华说,更重要的是,在老年大学里,他结识了很多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老伙伴,相约一起奏奏曲、散散步、旅旅游,退休生活别有一番滋味。
“50后”刘素萍也感受到了这种乐趣。音乐、模特、山水画,在老年大学里,刘素萍一改早些年内向的性格,变得多才多艺、活泼开朗。“年轻时没机会学的东西,现在都弥补回来了。”刘素萍说,老年大学的兄弟姐妹也注重发挥余热,多次参与敬老院慰问和留守儿童关怀等演出,给更多人带去温暖和乐趣。
在阜阳老年大学,有5000余人像张双华、刘素萍一样,虽年过五旬、六旬,甚至古稀之年,但重拾“背着书包上学堂”的乐趣。
热门专业一座难求
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韩友坤介绍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开始注重文化生活,老年大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报名热,一些热门专业还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状况。
以摄影班为例,老年大学有初级、中级和后期制作三个班级,有学员近200人次,依托摄影班,还成立了阜阳市老年摄影家协会,平日里采风交流活动很频繁,为喜好摄影的老年人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员中年龄大的年过七旬,年轻些的也都五十多岁了。”教授摄影课的老师范醒华介绍,很多老人都是零基础,但学起来很认真,经过学习后,其中一些人拍摄的作品,构图角度意境都不错。
创办于1990年的市老年大学,在招生之初仅有300人次,如今暴涨到每年12000人次,2018年有13430人次在老年大学就学;学校专业从建校之初的4个专业4个班,发展为8个系56个专业145个教学班,从周一到周五,所有教室都利用起来,轮流排课,课堂上基本座无虚席。
“现在,很多老年人不愁吃穿,养老有保障,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老年大学正好补上这一短板,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韩友坤认为,目前老年大学的一座难求,集中反映了老年群体对优质精神生活的强烈期盼。 老有所乐需多方合力
老年人来到老年大学,基本上都不是抱着玩票的心态。一个个老年个体在追寻文化养老的同时,还和志趣相投的老伙伴抱成团、组成队,频繁参加各种演出,感受舞台的炫耀,收获合作的快乐。
刘素萍和其他舞伴一起,组建了舞蹈队,不仅在阜阳的大小演出上亮相,还代表阜阳参加了全省的展演;临泉县老年大学女子合唱队,获得第六届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合唱三等奖;界首市一群平均年龄58岁的大妈,捧回了全省广场舞巡演的奖杯……
尽管阜阳市老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文化养老的空间依然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阜阳市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135万人,随着退休后空闲时间的延长和身体状况的改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得以保障的同时产生了更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然而,老年大学场地经费有限、社区养老文化设施又相对落后等因素,都制约了老年人的文化养老需求。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文化养老是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必然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传统的养老、孝老、敬老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老龄化的新价值取向,表现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精神赡养和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文关怀。因此,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需要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多方合力满足。
新闻推荐
颍州晚报讯(通讯员胡向阳)24日晚,临泉县公安局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民警接到某酒店前台服务人员报警,称有人酒后闹事。民警到达现...
临泉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