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子奎 文/摄 李晓燕,临泉县杨桥镇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柔弱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伺候因病卧床的公公、婆婆和丈夫,还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撑起了一个多灾多难的家,被当地评为“好媳妇、十大孝星、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公公婆婆都病倒繁重家务一人扛
李晓燕今年36岁。她2004年与丈夫陈新伟结婚,婚后第二年儿子出生,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平添了欢声笑语。当一家人享受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时,53岁的婆婆突发脑出血住院,留下了偏瘫后遗症。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丈夫外出务工,公公打理几亩土地,照顾孩子,洗衣做饭、端屎倒尿、伺候婆婆的重担就落在了李晓燕一个人身上。
本来,照顾孩子和瘫痪卧床的婆婆就已经让李晓燕力不从心了,那成想,公公4年后也突发脑梗住进医院。得了偏瘫这种病。看着一间屋里躺着的公公、婆婆两个病人,李晓燕说不出是啥滋味。咋办,让丈夫在家伺候,不可能,家里的积蓄给两个老人看病全部花光,丈夫不外出打工挣钱,一家人吃啥喝啥。
“新伟,你出去打工吧,爹娘在家我来伺候。”李晓燕说。
“不行,你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子,还要伺候瘫痪在床的爹娘,我不放心。”丈夫陈新伟说。
“有啥不放心的。你不出去,孩子上学要钱,爹娘吃药花钱,咱上哪弄钱?都说养儿防老,爹娘就你一个儿子,放心去吧,我会像亲闺女一样照顾好公公、婆婆的。”李晓燕说。
老人长期卧床,大小便经常会弄在内衣上,为了让老人干干净净地生活,李晓燕三天两头给老人换洗内衣。长期卧床不动,对饮食要求非常严格。太油腻了,容易吃坏肚子;长期吃清淡食物,老人的营养又跟不上;吃硬一点的食物不好消化,光吃流食又不顶饿。为了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擀面叶、炖鸡蛋、烧稀饭、蒸发面馍,就是家里的经济再拮据,她也总是想方设法调剂好老人的生活。
“说实话,多年来儿媳妇就像自己的亲闺女一样照顾俺,一点也不嫌弃俺老两口脏!”提及孝顺善良的媳妇李晓燕,公公感动地说,“这些年,儿媳妇真不容易啊!” 丈夫也病倒她选择坚强
面对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5年8月的一天,灾难再一次光顾这个不幸的家庭。在温州打工的丈夫因长期熬夜加班、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听到这个消息,李晓燕如五雷轰顶,一下子昏倒在地上。
面对残酷现实,李晓燕选择坚强面对:无论花多少钱,都要保住丈夫的命。
紧急抢救中,为及时清除颅内瘀血,医生切掉了丈夫的部分头颅。花光了家里的十几万元积蓄,虽然保住了丈夫的性命,可丈夫却变成了一个植物人。
丈夫出院后,面对一家三个病人,在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面前,李晓燕用超乎寻常的毅力,无微不至照顾着三个病人。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护理,丈夫病情好转恢复了意识。
政府帮扶重拾生活信心
“作为女人,别看这些年来我在公公、婆婆、丈夫面前表现得非常坚强,可夜深人静时,我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谈及家事,李晓燕止不住眼里的泪水:“看着越来越大的儿子,上学、吃饭都要钱;再看看家里的三个病人,有时愁得睡不着觉,这苦日子,啥时候能熬到头啊!”
李晓燕说,公公婆婆病倒了不怕,有丈夫跟自己一起扛,可自从丈夫病倒后,家里的天塌了。伺候人再脏再累她从来没有怕过;可孩子要上学,家里的三个病人要伺候,她一步也离不开,谁来挣钱养家,家里的开支咋办,买药的钱从哪来,每当想到这个天大的难题,让李晓燕非常沮丧。
“正当被灾难压得喘不过气来、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党和政府实施的脱贫攻坚工作让我看到了希望。2015年,经民主评议,村里把俺家定为贫困户。”李晓燕告诉笔者,去年,她家养6只能繁母羊,政府补贴5000元,3万元小额信贷入股分红2100元,两个儿子上学得到学补2250元。同时,村里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每月能拿1150元工资的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村庄及周围的卫生。“2017年,俺家享受到的产业、就业总计收入达1.55万元。”
2017年,政府“351、180”医疗救助政策出台后,李晓燕抓住机会,为丈夫二次手术,进行人工头颅修复植入,补齐被切开的头颅部分,住院开支了2.45万元医疗费,报补后自己仅承担3000元。
“要不是政府的医疗救助政策,俺家根本没有能力再给丈夫实施二次手术。”李晓燕告诉笔者。“是政府的特殊关爱,让我重拾生活信心。”
新闻推荐
日前,依据《安徽交通优质工程奖评选办法》,经建设单位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推荐、专业小组现场核验,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定,阜新高速临泉连接线工程获安徽交通优质工程奖。阜新高速临泉连接线工程是省道23...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