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王亚茹 成铖/文 通讯员 韦涛/摄
隆冬时节的早晨,在临泉县长官镇东面一片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师傅忙着切割钢筋,浇灌地基,粉饰古建筑……干得热火朝天。古镇因何而建,以前是什么样子,如今修复得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到长官镇一探究竟。
旧时光里古镇故事
来到长官古镇山陕会馆和花戏楼重建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灰色古派建筑,青瓦飞檐,墙体上雕刻着精致龙纹、戏曲人物等图案,红色大门上方写有“大关帝庙”几个大字。
从大门进入,往北走是花戏楼,几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在精修楼柱。花戏楼正北面有两棵高大粗壮的圆松,据说已有400多年树龄,圆松两侧分别是东西厢房。会馆内,记者见到了山陕会馆的守护者、山陕晋商第六代传承人——76岁的李全福老人。
据李全福介绍,他的先辈是陕西省滑州县李竹园村人,早在元末明初年间,先辈一边做着贩卖火石的生意,一边南下。一路行至现在的长官镇,他们发现火石在这里销售得很好,便在当地夏氏老人的挽留下住了下来。后来,山陕商人越聚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李全福的先辈在这里买田盖房,于1661年修建了山陕会馆。凡是山西陕西地区的商人路过此地,会馆都免费提供食宿。
“那时候,在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这两个日子,方圆十里八乡的大人小孩都会来这里赶庙会,花戏楼上的戏能一直演一个月都不停。”回忆小时候的会馆情况,李全福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的记忆里,山陕同乡会的老乡们会定期一起聚餐,谈谈各自的生意。当时还未满10岁的他,经常待在大人旁边吃饭,听他们谈着生意经。
1953年,由于当地建设面粉厂和油厂的需要,李全福告别了他住了十多年的东厢房。1976年,花戏楼也因建粮仓被拆。多年以来,李全福从未停止过重建花戏楼、修复山陕会馆的念头。他说,这是祖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他要守着它们。2016年初,临泉县决定启动长官古镇修复项目,投资5.03亿元。奔走了差不多40个年头,李全福终于如愿以偿。
逐渐恢复古镇容貌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花戏楼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建筑外表布满了琳琅满目的木雕和彩绘。
“这都是根据戏剧里的情节创作的,这边是桃园三结义,那边是刮骨疗毒……”李全福指着花戏楼上的木雕和彩绘介绍说,修葺这些古建借鉴了他保留的一些古建图片、资料和回忆,以求修旧如旧,再现古风古韵。
李全福站在重建的花戏楼上说,现在,他终于可以对先辈有所交待了。跟在李全福身边的是他9岁的重孙子李英傲,小孩子觉得新奇,在会馆内到处跑着玩。李全福经常给晚辈讲述会馆的历史故事,他说孩子很爱听,他要将这些故事一直传下去。
如今,修复古建时挖出的一根树枝和一个树桩还保存在李全福家中。他说,“我要把这些都留着,传给后世人,让他们记住家族的历史和传奇故事。”
据了解,长官镇位于临泉县中部、阜新高速临泉连接线中段,境内有临艾河、涎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清真寺位于长官集西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育才阁是革命烈士张蕴华生前为培育人才于1928年建造的。这次古建项目不仅包括修缮山陕会馆及花戏楼亭馆,还包括修缮育才阁、清真寺古迹,张蕴华烈士纪念馆,修复老电影院,修建奶奶庙、关帝庙等历史古迹。
“目前,整个项目进展顺利,育才阁修复工程已近尾声,关帝庙的青砖瓦体砌筑和东西厢房的基础结构初步完成,花戏楼建设工程也即将完工,修复后的古建筑正逐渐展现在大家面前。”长官镇副镇长崔新介绍说,预计明年10月份,市民就可以进入景区游览,一睹这些古建筑的风采了。
发展旅游业振兴乡村
除了重新开发景区的人文景点外,长官古镇项目还重新规划了景区道路和水系工程。景区内将修建大型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修建青石板路,打通环镇大道,将原街道小路全部硬化;对沿临艾河、涎河两岸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打通大沟、中沟水系,贯穿循环水路。
据悉,长官镇是一个回汉两族聚集的大镇,镇内清真食品产业历史悠久,产品丰富,深受群众喜爱。长官镇将充分利用清真品牌,打造清真一条街,加快建设清真食品园区,形成清真食品产业链。此外,古镇项目还包括建设杂技学校、书画院、少年宫等文化设施。
“通过重建古镇项目,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发展附近的农家乐、采摘园,力求把长官镇打造成一个集民俗文化、田园体验、红色旅游、美食体验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游艺小镇。”崔新说,到时,游客不仅能感受古镇历史的厚重,还能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品尝地道的清真美食,观赏乡村特有的美景,体验一把乡村旅游的乐趣。
新闻推荐
王老师布置了一项奇怪的作业,让我们每人带一个熟鸡蛋到学校。班里顿时炸开了,同学们又开心又兴奋,纷纷猜测老师是不是让大家比赛吃鸡蛋呀。到了第二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要进行一场“单手剥鸡蛋”的...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