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临泉县长官古镇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之一的山陕会馆修葺现场。走进施工围墙,映入眼帘的是几间破旧老房子,上面写有“面粉厂”,环顾四周,东北方向还有两间屋顶铺有金黄色琉璃瓦的房子。
“屋前这两棵逾百年的圆柏树,见证了山陕商人在此经商行义近400年的历史。”熟悉会馆历史的山陕后人——77岁的李全福告诉记者,这两棵树是会馆初建时,前辈们精心挑选的两棵松柏:一棵枝桠向东拧、一棵枝桠向西拧,这承载了山陕人心朝一个地方使,齐心经营生意的美好愿望。
山陕会馆 昔日的商埠繁华
山陕会馆位于长官镇长东居委会,胜利街北,涎河南岸。坐北朝南,始建于顺治18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扩建,才形成二进院落,有了花戏楼、东西廊房、碑林、拜殿、大殿、关帝庙等建筑群。建国后,临泉县政府多次进行保护性修复。2010年6月,被确定为临泉县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明清时期,一批山陕商人云集于此落户经商,做布匹、粮食、盐铁、药材等生意。后这批背井离乡的老乡基于共同的语言、风俗、生活习惯、文化心理,建造了一个为聚在一起叙旧,畅所欲言的场所。
“其实,除了‘聚会或寄居\’外,会馆还帮助落魄的商人,甚至承担对意外去世的老乡报丧、出殡功能。”李全福告诉记者,现在能在全国找到不少山陕会馆遗迹与先人们扶危济贫的理念有一定的关系。
“我小时候的印象,山陕会馆占地大约30多亩,前面有个花戏楼。”李全福边说边带记者跨过暗红色的门槛。他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站的地方是待殿,来的客人要先在这儿等候;后边那间是大殿,在那里可以拜见关帝。
记者打量待殿彩画琳琅满目,柱基上还雕有不少传说故事。再往里走,上有天窗,下有天井。据说,天窗具有采光和通风、防火的功能;天井是古人设计的排水措施,遇到倾盆大雨也不会积水。大殿正中位置供奉着一尊关公像,两侧分别站着周仓和关平像。
虽然屋子光线暗淡,还有一股潮湿的霉味儿,但门、窗及房梁上精致的雕刻都无法抹杀这里曾经的辉煌。
随后,李全福拿出自己整理的山陕会馆资料,向记者描述那曾经富丽堂皇的花戏楼。他指着一个年代久远的影印照片告诉记者,这些砖雕、木雕、石雕比亳州的花戏楼还要精美!可惜,都被拆除了。
山陕会馆遗存现状期待关注
据李全福介绍,最早来到长官的13家山陕商人分别姓李、
新闻推荐
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白热化时期,全市上下立足本职,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众志成城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拔寨。针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宜秀区杨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将扶贫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认...
临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