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宣讲开启脱贫之智
“我不懂养殖技术,可管养能繁母羊?”“我家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能享受哪些教育资助?”……近日,滑集镇扶贫政策励志教育宣讲团走进史庄村,为贫困户详细讲解各项扶贫政策。课后,贫困户争相举手提问。
“通过镇扶贫宣讲团的讲解,俺明白了‘真有天上掉下馅饼\’的事。”史庄村贫困户李朝兰说,这“馅饼”就是:俺养一只能繁母羊,政府不仅补贴800块钱,镇里还提供技术培训。她准备申请养几只。
“为帮助贫困户了解扶贫政策,镇里把扶贫政策制作成图文并茂的课件,安排镇扶贫办人员到各村轮流授课,史庄村是他们的第五站。”金从付介绍说,史庄村位于滑集镇北边,下辖14个自然村,经济发展落后,贫困户文化程度低,村民思想观念保守。要帮助贫困户脱贫,就得先让他们树立脱贫的观念和信心。
金从付告诉记者,当初村干部走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村民还以为干部只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没想到,村干部来了一次又一次,一再问情况、讲政策、谈帮扶……群众渐渐打消了顾虑,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脱贫致富,刘国付就是其中的一位。
之前,刘国付是一名兽医,家里经济条件不错。2016年3月,他儿子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妻子也一直卧病在床,家里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村里了解情况后,为他申请了能繁母羊补贴,办理了一家7口人的低保,又落实了危房改造补助。今年2月份的一天,村干部在刘国付家里开一个扶贫现场会,请刘国付现身说法。
“全县上下都在为脱贫攻坚努力,我们可不能站在房下晒太阳,看着别人奔小康。”金从付说。
特色产业打开致富之门
“有产业支撑,贫困户才能持续增收,有稳定的保障;有产业积淀,特殊贫困人群才能实现财产性收益,脱贫才有源头活水。”金从付说,史庄村多年来种植模式单一,村民守着“一麦一豆”过日子,人均收入不高。村民渴望脱贫致富,却被传统的保守思想禁锢了手脚,不敢尝试调整种植结构。看到这种情况,他决定带头发展特色种植。
经过调研,史庄村成立了鑫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500亩土地,栽种晚秋黄梨。合作社与村里100个贫困户签订了贷资入股协议,每户每年可享受360元的分红,并优先在合作社务工。同时,合作社将林下的土地免费交给贫困户种植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助力贫困户增收。2016年,晚秋黄梨平均亩产800斤。金从付决定,黄梨进入挂果期后,将果园返还给村民,采取村民自己管理、合作社统一销售的模式;之后7年的收益,由村民和合作社平分,让全体村民受益。
“这几年,梨园的基础设施、树苗投资都不用我们掏钱,现在还能自己管理,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的风险,我打算试试。”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出去后,贫困户张凤芝一直在合作社打工。她粗略算了一笔账:土地租金加上务工报酬,每年能挣近1万元;利用林下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每年能增收2000多元;根据2016年果园的收益,即使跟合作社平分收益,每年也能增收5000元左右。
晚秋黄梨的经济效益,让史庄村村民尝到了发展特色产业的甜头,也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思路。有的村民流转200亩土地种植中药材;有人建起了葡萄种植基地,有人种下大片桃林;还有的,租下池塘养鱼,办起观光垂钓园……史庄村正一步步将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美丽乡村的惬意生活
产业带动之下,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走进史庄村小金庄,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流过,复古式凉亭静立在水中央,精心设计的吊桥连接着河岸两端,桥南的老年幸福院门口,村民正围坐在一起拉家常,目光所及,满眼春色,宛如诗里“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以前,门口都是臭水沟、麦秸垛,能改成现在这样,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小金庄的改变,村民李氏称赞道。
近年来,临泉县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史庄村抓住机遇,以小金庄为试点,陆续新建道路、治理河道,建立农民文化公园、垂钓中心等,将小金庄打造成宜居宜业的魅力乡村。今年,小金庄通过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验收。目前,滑集镇正在打造经济循环村。史庄村作为经济循环村的第一站,将依托小金庄的乡村旅游业,打造一条长2公里的观光旅游循环圈。
“届时,村里将组织贫困户种植纯绿色无污染的蔬果园,以吸引游客,促进消费,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助力贫困户增收。”金从付说,目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等到花开果熟,就能开门迎客了。相信,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3日至14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金寨县、临泉县、谯城区,随机选择乡镇和村,随机走访贫困户和脱贫户,实地督导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在亳州市召开座谈会,听取脱贫攻坚和农村深化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