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春暖花开之际,走进水口镇,郁郁葱葱的行道树、错落有致的房屋沿着平坦整洁的公路蜿蜒着向远方延伸,过去大街小巷里成堆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丛丛绿意盎然的绿化点,沁人心脾。从集镇公路上岔开的一条条水泥路如同城镇的脉络,将集镇和农村紧密联系到一起,一直延伸到农民的家门口,身穿黄色马甲的保洁员一边听着村里大喇叭播放的新闻,一边沿着“村村通”清运垃圾。在水口镇党委政府的建设整治之笔下,一幅秀美的城乡画卷也正徐徐展开。
建管并重,提集镇建设档次
“镇当城建,走经营城镇之路”是镇党委负责人提出的建设发展思路。该镇修编了乡镇总体规划,对今后五年的建设发展给出了思路与方向。一年来,该镇严格按照规划开展集镇建设,投资8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G104线拓宽改造、安置房建设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改造小街小巷和修建武集健身休闲广场,受到老百姓交口称赞。特色美食一条街——呇味街高标准徽派改造完成并成功开街,现已成为水口镇的标志性地段。在完成集镇道路整修、路灯按章、垃圾桶配置等的基础上,今年,水口镇还将在水口、武集、十二里半街道各建设两到三个环保公厕,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提升集镇档次。
“三分建,七分管”,管理是集镇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全镇更加规范有序,该镇拆除乱搭乱建和违法建设8000多平方米,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吐舌经营等乱象,并进行常态化清理。在集镇重要节点设置15个可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通过数字城管,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进行监控。
着眼民生,提群众幸福指数
水口镇清水村有一条中周路,附近村民通过中周路骑车去县城只需要20分钟,但是这条土路颠簸不平十分危险,且每到雨天便泥泞不堪无法通行,村民只能先走到集镇再坐车去县城,往往一趟要一个多小时,他们殷切期盼着能够尽早通上水泥路。去年水口镇通过争取上级配套资金和政府投入资金共56万,修好了这条与邻镇相连、老百姓们翘首以盼的连接路,有效解决了沿线村组2万多名群众的出行难题。据悉,2014年水口镇共修建乡村道路10多公里。
农民群众需要的不仅仅是路通到家门口,更需要精神文化的享受。去年10月,水口镇投入资金15万元,在辖区内15个村安装80组共160台广播,实现了广播“村村响”。如今水口镇各个村的乡亲们又能听到亲切的广播声音了,不仅村干部工作起来方便了,也大大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镇文化站通过广播在不同时段播放新闻资讯、农业技术、天气预报、流行歌曲等,让村民愉悦心情、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广播的回归将给农村生活带来了勃勃生机。
以点带面,提人居环境质量
水口镇104国道藕塘段一直是一大顽疾,居民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工地倾倒建筑垃圾屡禁不止。水口镇下大力度,对藕塘段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清除杂草、垃圾后平整地面,并栽种应季植物。此外,在藕塘北侧路边进行盆景式绿化,放置栽有红叶石楠的盆景近40座。给街道风景增添了美感的同时,也给改善了沿线群众的人居环境。
其实,塑造特色风貌,打造重要节点,提升主干道沿线景观效果,全面提升对外形象,只是水口镇2014年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小小缩影。以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该镇累计投入500多万元扎实推进了“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实施了以“拆墙透绿、植绿补绿、拆违治乱、店招规范”为目标的“夹皮沟”整治,集镇面貌实现根本改观,建立了保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同时,整治向村组延伸,提升了农村环境整治的水平。
志愿服务,提道德建设水平
精神文明、道德建设也是城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集镇还是农村,人的素质水平、道德修养尤为重要。水口镇通过志愿者服务这一载体,2014年里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7次,除了送温暖、献爱心、访贫困、参与环境整治等活动,还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精神文明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提升全镇居民素质。除此之外,开设道德讲堂,号召全镇上下向道德模范学习,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强化村民自治,开展文明户评选等等,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群众以往不好的旧俗习惯,公民道德水平获得提升,水口镇也连续两年获得滁州市“文化先进乡镇”称号。
新闻推荐
12月18日,在宜秀区杨桥镇仓房社区农业银行社保卡集中发放点,工作人员正在为居民发放社会保障卡。今年宜秀区共办理社保卡人数达9万余人,设立集中发放点30处。同时,人社部门积极转变...
临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