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近日,记者在阜南、临泉等县的洪河洼地走访时,发现洪河洼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洼地”。其最突出的表现是,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当地老百姓的脱贫。
陶老乡位于临泉县最南端,距离县城100多里。 3月20日,记者一行从临泉县城出发,越往南路越窄、路况越差。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来到洪河岸边的陶老乡南天门村。此时,一辆满载学生的校车正驶上大桥,然后蹒跚爬过堤坝。记者注意到,洪河桥的栏杆已破损、缺失,在场的所有人不禁为学生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对岸是学校,校车每天来回好几趟。”当地人说,大桥年久失修,早已是危桥了。
路况差是洪河洼地老百姓出行的“拦路虎”。 “一到雨天,村里到处是烂泥巴,没法下脚。平时路况差,班车少,村里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县城。”南天门村村支书陶仁红介绍,当地土地肥沃,没有工业污染,盛产优质有机小麦,但是受制于交通不畅,很难外销出去。
阜南县的王堰镇与陶老乡交界,同处洪河洼地。记者一行换穿雨靴,趟过近1公里的泥水路,才来到该镇蔡郢村贫困户杨从亲的家。杨从亲说:“把俺们这里的路修一修吧,路到处都不通,啥时能脱贫呀? ”
“别的地方都组组通了,我们这边村村通还是奢望。 ”阜南县县委书记崔黎介绍,全县3310公里的县、乡、村三级公路网,至今还有1600公里需要改善。
薄弱的交通设施,困住了急于脱贫的洪洼群众。一方面,洪河洼地的人均耕地不足0.9亩,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当地青壮年超八成只能通过外出打工赚钱,而打工的收入大多用作盖房、娶媳妇,用于再生产偏少;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施欠账太多,当地招商引资困难重重,投资商不愿意入驻。而自身又无力发展工业,缺乏造血能力。
“洪河洼地有70%以上的道路破损,且多是泥土路,多数村庄还没有通水泥路。”临泉县副县长常利华说,“修复一个乡镇的道路,动辄要500万元以上的费用,单靠县里的财力根本修不了。 ”
要脱贫,先修路。洪河洼地涉及到临泉、阜南多个乡镇,当年为淮河防洪作出了巨大牺牲,而如今,这里因为道路的掣肘阻碍了致富的脚步,成为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当地干部群众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合力支援洪河洼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短期内修复破损的道路,实现村村能通水泥路。 本报记者 夏海军
新闻推荐
临泉县读者反映:临泉县高塘乡魏庄行政村牛小湾村,村北面有一户人家在自家住房旁建了个养鸡场,鸡粪露天堆放,一年四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的正常生活。夏季快到来,空气中弥漫一股恶臭,让人难以忍受...
临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