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临泉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冯启俊发展特色农业鼓励特色种植是市委市政府

来源:阜阳日报 2014-10-27 09:4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冯启俊

发展特色农业,鼓励特色种植,是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一直倡导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在今年秋种时节,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这段时间,在颍东区正午镇的阜阳丰海生态果园示范基地,10余名工人正在基地技术员的指导下给今年刚栽种的桃树搭建温室大棚。一个大棚就投入了10多万元,丰海牧业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我们用温室大棚种桃子,比露天种植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经济效益也要翻一倍多。”丰海生态果园示范基地技术总监李俊贤告诉记者。

李俊贤的信心,来自于成功的经验。去年,丰海生态果园流转了700亩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其中300亩葡萄由于品质优良、上市早,每斤卖到10元以上,仅此一项纯收入就达400多万元。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今年秋季,基地又流转了500多亩地,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栽种桃树、木瓜、冬枣等优质果树,预计明年产值将超千万元。

正午镇农田里的变化,如今在颍淮大地随处可见。今年秋种期间,各地围绕城市菜篮子、餐桌子、果盘子,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特色闯市场,全市播种面积84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120万亩。瞄准市场调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谋致富,正让阜阳这个传统农耕地区的农业焕然一新。

   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一方面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为农民增收找出路

阜阳有着800多万亩沃野良田,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阜阳人骄傲地说,安徽是中国的粮仓,阜阳是安徽的粮仓。

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民却守着一亩三分地,沿袭着传统的“一麦一豆”种植模式,收入微薄,经济拮据。即使是改革开放后,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依然面临增收难题。农业经营规模小、方式粗放、效益不高等,让农民的致富梦无法破土发芽。

“阜阳人不能忘本,阜阳的‘本\’是什么?是农业农村农民。”市委书记于勇说,农业是综合效益、比较效益最大的产业,是国家投入最多的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作为农业大市,阜阳一方面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一方面又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为农民增收找出路。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瞄准高效益和市场需要调整农业结构无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出路。围绕“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近年来,全市各地立足市场探索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在油菜、芝麻等传统经济作物面积持续压缩的情况下,近几年阜阳市经济作物的占比仍不断增加,主要就是蔬菜、瓜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市农委总农艺师杨庆芳分析,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结构调整成效已经显现。今年秋种,全市播种面积84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120万亩。

据统计,今年全市经济作物面积331.2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其中,蔬菜、瓜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61.3万亩,比上年增加15.1万亩,占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8.9%,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设施栽培面积66万亩,蔬菜设施化率达到31%。

经过不懈努力,一批特色高效农业区、特色专业村镇纷纷涌现

   因为生产出了远近闻名的“半截楼西瓜”,临泉县范兴集乡曾被称为西瓜之乡,但记者近日来到范兴集时,发现犹如白色海洋的温室大棚里,栽种的却是各种反季节蔬菜。

在范兴集乡刘庄村农业部蔬菜标准园里,村民姚素真正在自家黄瓜大棚里忙碌着,她告诉记者,今年她家种了6亩多黄瓜和苦瓜,一个棚一年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比种庄稼效益好得多。

如今,刘庄村5600亩土地中一大半都种上了蔬菜瓜果,结构调整让种菜的村民获得了良好效益。“目前,全乡已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亩均效益6000多元,成为全县闻名的瓜菜之乡。”

范兴集乡乡长刘群说,乡里的蔬菜瓜果已远销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该乡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

从2010年起,临泉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对规模以上的设施蔬菜种植户进行奖补。截至今年10月份,该县共流转土地85万亩,土地流转率近50%,发展特色经济作物30余万亩,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00余家,1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500多家。

“县里将进一步出台一些政策,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从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的订单农业、品牌农业转变,把提升农业附加值作为抓农业工作的一个风向标,通过农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临泉县县委书记邓真晓说。

范兴集这样的“瓜菜之乡”,在阜阳市并不是一枝独秀。调结构、促增收,阜阳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大力发展中药材、林果、花卉园艺等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已建成了30个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区,诸如界首邴集乡的蔬果、田营的马铃薯和蔬菜,太和李兴的桔梗、郭庙的西瓜,颍泉闻集的草莓,颍东正午、枣庄、老庙的蔬菜,颍州王店的蔬果,阜南会龙的辣椒、苗集的黄梨,临泉杨小街的荷花,颍上城郊的蔬菜、水产等。

目前,全市共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镇25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镇4个,省级特色专业村镇32个,市级特色专业村镇155个,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为引领、省级为示范、市级为骨干的特色专业村镇网络,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种植效益。

   特色产业富农家,农业结构调整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太和县赵集乡黄蜀葵产业园种植基地,强营村村民强英正忙着收获自家种植的黄蜀葵。今年,她在安徽宝丰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流转了20多亩土地,全部种上了黄蜀葵。

“家里有四五亩地,瞧邻居们种黄蜀葵效益还可以,我在家闲着没事,也包了20多亩地试试。”强英说,他们与合作社签的有包销售合同,黄蜀葵花保底收购价0.9元/斤,一季能收4000斤,一亩地就可以收入3000元。

据了解,早在2012年,在外从事药品生意的赵集乡能人王洪刚回到家乡发展黄蜀葵种植,与江苏苏中药业签署了1700亩的种植合同,成立了安徽宝丰润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会员、农民、保险公司三方签署种植合同的方式,实现合作社与农民的双方受益。目前,赵集乡黄蜀葵种植面积发展到4000多亩,不仅带动100多户农户调整结构,在采摘、运输、加工等环节还带动了一批群众就业。“今年秋季我们又从城关镇流转了近2000亩地,准备明年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王洪刚介绍。

在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的基础上,全市各地立足市场探索了不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目前全市蔬菜种植基地面积105万亩,年产值近120亿元;水果种植面积9万多亩,年产值超过10亿元;中药材产业领域,桔梗、黄蜀葵、板蓝根、半夏、穿心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并已形成规模,全市中药材年产量13.7万吨,产值达8亿元。

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965元,比上年增长14.2%,连续多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占到一半以上。

当前阜阳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还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市农委主任李祥亮说,下一步全市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经营农业理念,紧紧依托资源禀赋,着力围绕“规模、结构、转化、合作”八字方针,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形成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生产新格局。

新闻推荐

流转土地经营活 辛勤耕耘地生金

本报记者 任秉文 文/摄

临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冯启俊发展特色农业鼓励特色种植是市委市政府)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