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秉文 通讯员 魏东 张坤 从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到如今干劲十足的脱贫能手,张凤琴、段相亲、张美英等贫困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踏实肯干企业就业脱贫稳
51岁的张凤琴是颍州区三塔集镇大塘村村民,由于丈夫身体不好等原因,被列为贫困户。2017年,福中和牧业有限公司羊产业项目启动后,张凤琴和镇上不少贫困户成了福中和牧业的工作人员。
立秋时节,记者在福中和牧业采访时看到,20多个现代化羊舍一字排开,徽派建筑看起来美观气派。张凤琴在其中的一个羊舍内工作。“喂羊、清理羊粪、修羊蹄,以前不会,到这里都学会了。”张凤琴说,她算是福中和牧业在阜阳的“元老”了。
“公司一开张,我就来打工了,第一个月工资2200元,现在每月工资2600元。”张凤琴告诉记者,对她来说,上班半年就能抵得上家里种地一年的收入。“10多亩地,累死累活地干,一年才能净挣1万多元,还得看老天的脸色。”“辛苦了一年又一年,还是免不了成为贫困户。”张凤琴说,别人家是双劳动力,自己家只有她一个人干活。好在,福中和项目启动后,她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了。“只要我们好好干,上班不偷懒,今年就能脱贫啦。”
事实上,像张凤琴一样,依托福中和牧业有限公司羊产业项目,实现脱贫致富的人还有不少。记者采访了解到,为充分发挥特色种养业扶贫作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颍州区整合4000万元特色种养业扶贫提升项目资金,大力实施“暖羊羊”扶贫工程。
颍州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方式,把4000万元特色种养业提升项目资金,分配给全区40个贫困村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成立的羊产业专业合作社,将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并颁发《收益权证书》,由贫困村、羊产业专业合作社分别牵头与福中和牧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羊产业扶贫项目,签订《入股协议书》并约定固定年收益。在脱贫攻坚期内,项目收益将全部用于带动全区的贫困户。完成脱贫攻坚“摘帽”任务后,项目资金及收益由乡镇街道统筹安排发展村级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据介绍,该标准化养殖项目投产后平均年销售收入预计为8708.61万元,年收益达965.78万元。每年支付扶贫资金收益款320万元,经营性收益可以保证扶贫资金分红的支出。 不等不靠勤劳双手能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界首市芦村镇芦村村白庄自然村的一片树林,只见上千只生态鸡正在树荫下悠闲觅食。段相亲看着承载着自己致富梦想的鸡群,脸上乐开了花。
段相亲是芦村村贫困户,2014年因夫妻俩常年生病、缺乏劳动能力,成了贫困户。贫困户的帽子戴在头上,段相亲并没有被吓倒,而是在镇村引导下积极创业。2018年初,他购置鸡仔2000多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致富梦。
养鸡需要场所,这是段相亲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村里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他寻找场地。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段相亲在段庄一处集体建筑内安置下这2000多只鸡仔。
苦累是养殖中常见的困难。段相亲不怕。每天辛苦劳作,精心照顾鸡仔,将鸡仔养得健健康康,眼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现有场地已不能满足需要了。村干部多方寻找,又帮他在村北边找到一处树林,并协调给他免费使用。
“村里为了扶持我们贫困户发展,可谓不遗余力,咱们也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一定要自己振作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段相亲算了一笔账,如果没有特别的自然和瘟疫灾害,今年可以增收5万多元,实现脱贫没啥问题。
不等不靠,依靠双手打拼的人还有很多。“俺在这地里浇浇水、除除草,一天就能挣四五十块钱;而且,俺还在这个蜜汁南瓜种植基地入了股,等南瓜收获卖了,俺就能拿到分红了。”8月21日,记者来到界首市舒庄镇杨寨村南瓜种植基地时,贫困户张美英正在给南瓜地里除草。
据悉,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就近为贫困户搭建就业平台,杨寨村以“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组织流转土地1000亩,通过向外引进南瓜种植大户,以“村集体经济+大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蜜汁南瓜种植。
杨寨村负责人介绍说,南瓜种植项目吸纳了18个贫困户入股,年人均分红不低于3000元。同时,优先雇佣贫困户在基地务工,让贫困群众以就业促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村里建了这个南瓜种植基地,让俺就业脱了贫,以后再也不愁挣不到钱了。”张美英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安耀武近日,记者在界首市大黄镇郭店村东浦家庭农场看到,年过五旬的农场主王超峰正在他的核桃林里忙着。老王说...
界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界首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