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西周(右一)生前和村民一起整治环境。(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朱胜利
7月的皖北乡村,一排排高粱在拔节生长。深爱这块土地的柳西周,犹如一株朴实的高粱,融入了这片希望的田野。
自1986年入党以来,柳西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守岗位,心系群众,履职尽责,默默奉献,被群众称为“最贴心的人”“最依赖的服务员”。
柳西周生前系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党总支委员,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不幸于4月18日去世。他用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用生命践行“牢记使命”,感人事迹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
面对人生抉择,坚决“听党话、跟党走”
——“我也想到外面闯一闯、试一试。但是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我走,就对不起党的教育和培养! ”
茶棚村茶棚集大路边,一排楼房中,夹着3间老旧的平房,这就是柳西周的家。粗糙粉刷的墙面,几件陈旧的桌椅,简陋的老屋略显暗淡,而墙上的 “党小组之家”“入党誓词”“代桥镇党小组之家学习制度”三块牌子引人注目。
2016年,界首市推动建立党小组之家,谁愿意把自家的房子让给党小组用?
茶棚村第一党支部开会研究有关事宜,没等村党总支组织委员于广印抛出问题,柳西周抢先表态:“我是第一支部书记,又是党小组组长,应该放我家。 ”他这一带头,6个党小组就顺利“安了家”。
把农村党员召集起来学习,颇为不易。同小组党员柳西武记得,柳西周开会动员后,又上门一一做工作。党员聚起来了,学习、活动热起来了,党员们说:“回到这个‘家\’,恢复了党员样。 ”
党员们敬佩地调侃柳西周:“用了你的家,喝了你的茶。 ”柳西周不仅不觉得吃亏,还跑到镇里“求援”,想把学习教育开展得更频繁些、质量更高些。
柳西周白天忙工作,晚上备课到深夜。妻子刘凤英常常半夜醒来,“看到他还在灯下写写画画”。
妻子很是心疼,柳西周却浑然不觉累:“党员先锋作用发挥出来了,村子发展才会更好。 ”
“听党话、跟党走”,是柳西周的人生信条。
当村干部收入低,柳西周家里上有老父、下有子女,日子过得非常苦。一些在外创业成功了的村民,多次向柳西周抛出橄榄枝,承诺开出高工资。刘凤英也希望柳西周出去闯一闯,“出去随便做啥,收入都比当村干部多。 ”
柳西周头脑灵活,曾在华西村做过废品回收生意,收入远超村干部工资。当年,柳西周是听从党组织的召唤,才毅然回到村里。
一头是发展落后的村子、经济拮据的家,一头是广阔的发展平台、待遇优厚的工作,往哪头走?
“我是一名党员。 ”柳西周愧疚地对家人说,“我也想到外面闯一闯、试一试。但是村里工作千头万绪,我走,就对不起党的教育和培养! ”
面对工作任务,坚定担当作为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即使躺在床上俺也睡不着呀!”
“塘清渠明水畅流,路平草青花儿红”,如今的茶棚集,已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可集上的居民孙玉华忘不了,过去的茶棚集,“街道两边盖房子,房子外面搭棚子,一摆摆到路边子”,逢集都过不去车。
拆除违建,重建美丽茶棚集!代桥镇副镇长、茶棚村包村干部王佳业坦承,拆除乱搭乱建,整治乱摆摊点,说起容易做起来难,镇里担心工作推进不了。据统计摸排,需要拆除的乱搭乱建房屋、铁皮棚等共32户、97间。
柳西周主动承担任务,还打了包票:一年内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验收。王佳业着实为他捏把汗。
柳西周比平时更忙了,晚上都跑去拆迁户家做工作。回到家后,有时还叹气:“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即使躺在床上俺也睡不着呀! ”
如何突破?柳西周找村民小组长柳兆广等人商量。他们发现,这32户中绝大多数在观望,抵触拆迁的只有几户。
“不能硬碰,要做好说服工作”,在柳西周的安排下,柳兆广等人买了肉、拎着酒,来到抵触拆迁的一户人家。他们一边吃饭,一边谈违建对大家生活的影响,最终谈妥了。
很快,97间违建顺利拆除。茶棚村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如期通过项目验收。
“都说农民群众工作难做,其实只要有担当,坚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难事就不难。 ”王佳业深有感触地说,他从柳西周身上学到了群众工作的“关键一招”。
为了群众,柳西周常常 “没事找事”。
几年前,柳西周发现,村里没有文化休闲场所,农闲时大伙常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张家长、李家短”的还容易影响邻里和谐。他就想建个文化广场。
“西周和我商议,我当时想不通,还泼了冷水。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茶棚村一位村民说,当初对柳西周建文化广场不理解的,不止他一人。
柳西周认定了建文化广场能为乡亲们带来实惠,他与更多村民交流意见,多次到镇里争取项目支持。
终于,项目有了,资金到了,但选址遇到了难题。
经多方权衡和征求群众意见,茶棚村文化广场选址在村中间柳三队的一片地。这块地涉及到队里39户群众。少数群众一听村里要征地,立马“狮子大张口”要赔偿,并要求提前发放补偿款,否则坚决不让用。
“西周跑断了腿,磨破了嘴。 ”老队长柳兆说,直到今年4月,柳西周到太和县医院检查身体准备住院前,还不顾身体病重返回村里,伐掉妨碍广场建设的最后两棵树。
面对贫困群众,倾情关爱帮扶
——“党员干部,要努力兑现党对贫困群众的承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
柳西周去世的当天晚上,茶棚村村民柳云峰流泪回忆了柳西周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帮扶。
柳云峰家有妻子和两个女儿,原本在外地打工,生活也还过得去。然而,妻子生病,先后做了四次大手术。他回村照顾妻子,没了打工收入,家庭经济每况愈下。 2014年,柳云峰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柳西周是他的帮扶干部。
柳西周首先帮柳云峰申请了危房改造。房子盖好后,柳云峰没钱装修。柳西周问需要多少钱,第二天早晨,就把5000块钱交到了柳云峰手中。提起这件事,柳云峰话语哽咽,柳西周拿出的是家里仅有的积蓄。
“他鼓励我振作精神,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 2016年,柳西周帮柳云峰流转了20多亩地。柳西周又借给他一万块钱,让他买一辆拖拉机,高效耕地、播种,还能挣些额外收入。
“这钱是他从他妹夫处借的。”柳云峰后来才知道,而这笔钱,还是刘凤英用打工工资替他还上的。
“党员干部,要努力兑现党对贫困群众的承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茶棚村返乡创业人士于伟,在界首市泉阳镇黄庄村扶贫车间办了一个工厂,加工鞋帮、鞋底,一些茶棚村村民到厂里工作,一天能挣40多元钱。但由于位置偏僻,厂子经营状况不好。
代桥镇镇长马小雯和柳西周谈起这事,想请于伟回乡办厂,带动贫困户就业。柳西周当场就答应了,多次去找于伟商量。于伟被柳西周诚意打动,答应下来。
“从搬运机器,到进厂安装,都是柳西周陪着我,帮我弄哩。 ”于伟记得,新工人培训的时候,正是收玉米季节,柳西周放着家里的几亩玉米没收,依然每天来厂里帮忙。如今,于伟的厂子,生产走上正轨,带动了茶棚村30多名村民就业。
“西周家虽然条件也不好,但他对贫困户很大方。 ”茶棚村贫困户于伟文有双“珍贵的皮鞋”。那天,于伟文要去城里办事,经过柳西周家门口,习惯性地进去坐坐。柳西周看到于伟文脚上的鞋破了,露出了脚趾头,就让他回家换鞋。
“家里的鞋差不多都这样”,于伟文不好意思地对柳西周说。柳西周听后转身走进卧室,不大会儿就拿出了一个鞋盒子。柳西周拿出里面一双崭新的皮鞋,让于伟文换上。
于伟文追问才得知,这双鞋是儿子给柳西周买的。柳西周舍不得穿,一直放在家里。于伟文连连摆手,但挡不住柳西周的坚持,还是穿走了。
在柳西周的关心、帮扶下,于伟文种植了几亩红芋苗,收入不错。 4月,正在紧张销售红芋苗的于伟文,听说柳西周生病,立刻放下手里的红芋苗,赶去看望。
去世当天,柳西周曾一度昏迷,清醒时还挂念包点贫困户。
柳西周出殡那天,于伟文流着泪,亲手把他送上了殡葬车,“人家对咱这样,咱绝不能辜负了他。 ”
面对群众难题,想方设法解决
——“群众的事,就是咱自己的事。 ”
“有事找西周”,茶棚村村民都这么说。
“没事儿”,柳西周总这么说。
“再也听不到西周的这句暖心话了。 ”村民张庆友悲痛地说。
张庆友是当地养殖大户,饲养场最多时存栏30多头牛、100头猪。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的一天,张庆友饲养的30多头牛生病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关键时刻,他想到了柳西周。柳西周第一时间找到阜阳市驻村工作队干部吴保,联系畜牧部门,及时医治好了病牛。
张庆友饲养猪、牛,产生臭气味,周边住户意见很大,相互间矛盾不断升级。他无奈,再次请柳西周帮忙。
柳西周了解情况后,建议张庆友建个封闭化粪池,及时清理粪便。同时,柳西周又逐一到周边住户家做劝解工作,请大家相互理解,多些包容。
化粪池建好了,臭气味淡多了,一场村民间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村民的事,柳西周看得比自家事还重。
村民柳西红妻子去世早,独自抚养孩子,生活非常不易。有一年,柳西红的20多亩小麦丰收了,晒在麦场上。天气突变,眼看着麦子就要淋湿了,柳西周迎着狂风跑过来,拿起农具就帮着抢收。大雨倾盆,柳西周自家的麦子,大部分淋了雨。
柳西周帮助村民,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安危都不顾。
年逾八旬的柳洪俊夫妇独自居住。 2013年的春天,着火的杨絮飘进了老人的屋里,引起了一场大火。乡亲们一边呼救着,一边救火。柳西周正好在附近,听到呼救声,骑车飞快地赶到现场。
柳西周直接冲进屋里,把柳洪俊背出来。这时,柳西周身上已着了火,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他顾不上灭火,大吸了一口气,再次冲进屋里。烟熏火燎,柳西周拼尽最后的力气,背起柳洪俊妻子,大吼着冲了出来。
顾不得浑身疼痛,柳西周赶忙安排人把两位老人送往医院,自己转身又加入救火队伍,直到大火被扑灭。
柳洪俊夫妇得救了。村民们对柳西周竖起大拇指,“难处现本心,危急见真情! ”
“有事找西周”,总会“没事儿”!
面对公事私情,坚持泾渭分明
——“咱是村干部,得把好处让给更需要的乡亲,咱不能让乡亲们说闲话。 ”
柳西周是村干部,又乐于助人,村民们都记着他的好。在刘凤英的记忆里,时常有人拎着肉、鸡蛋、烟酒之类的东西来家里,但总是被柳西周拒绝。
“有时候,人家送过来,坚决不肯拿走。”刘凤英没办法,就放在家里等柳西周回来处理。柳西周就等到天黑后,原封不动地送还,“乡里乡亲的,要照顾人家面子。 ”
一次,村里一位大爷拎着鸡蛋到他家,找柳西周办事情。听明来意后,柳西周告诉他,事情可以办,但鸡蛋不会收。大爷急了:“这是俺自家鸡下的蛋,不是花钱买的,留着给恁小孩吃。”两个人拉扯了半天,最终大爷拗不过柳西周,闷闷不乐地拿回了鸡蛋。
刘凤英看不过去,劝了一句:“人家一番心意,你就留下来吧。”柳西周脸色一沉:“我是村干部,帮他们办事是应该的。不论谁送的东西都不能要,哪怕一个鸡蛋都不行。 ”
刘凤英告诉记者,平时,柳西周性格温和,从不发火。但只要涉及廉洁方面,谁的账,他都不买,即使是他老父亲也不行。
柳西周父亲今年已70多岁,住的房子严重开裂,想申请个危房改造。没想到,柳西周拒绝了。
2016年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时,老人抱怨说:“你要是没当村干部,咱早就危房改造了。过了年,我找书记、镇长去,看领导咋说! ”柳西周尽管愧疚,还是力劝父亲。老人气得摔了一个茶杯,年夜饭没吃完就走了。
刘凤英责怪丈夫,父亲的要求不算过分,不应该拒绝,惹老人家生气。柳西周解释说:“咱是村干部,得把好处让给更需要的乡亲,咱不能让乡亲们说闲话。 ”
刘凤英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家庭重担。农忙时,柳西周偶尔抽空下地,但经常是,干不了一会,就被电话喊走了。两个孩子从小到大,吃、穿、学习等,都是刘凤英操心。
女儿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直到出嫁。儿子柳兆文上学,刘凤英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
柳西周是个不顾亲情的人?刘凤英和柳兆文异口同声否认。柳西周曾承诺,退休后要带着妻子出去旅游,要给儿子盖新房子……
可是柳西周确实太忙了。他忙得连自己生病都不知道。直到在省立医院确诊是癌症晚期后,才不得不放下工作。在返回界首市的路上,柳西周一路抱着儿子痛哭,他说对不起儿子,没法帮他盖新房,看着他成家立业了。
懂事的柳兆文安慰弥留之际的柳西周,自己当过兵,又是大学生,一定能照顾好自己和妈妈,一定会像父亲希望的那样,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51岁的柳西周就这样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亲人,离开了茶棚村的乡亲们,留给了他们无尽的思念!
新闻推荐
“你拿了501棵红薯苗,7分钱一棵,收你35块钱……”仲夏时节,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茶东自然村贫困户于伟在自家地头,按棵卖起了红...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