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土地种桃树,桃树底下套种红薯、马铃薯和中药材,还能养土鸡……去年以来,界首市邴集乡赵大村贫困户赵思志感受到了立体种养产业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作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思志因家属患病需人照看不能外出务工,如何脱贫成了一个难题。在村委会和帮扶人的帮助下,他流转了15亩耕地,种植了一批优良桃树苗。在桃树没有进入结果期前,林下土地日照时间长。针对这种情况,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技术员来到赵思志的地头,根据红薯和马铃薯的生产特点,指导他采取林下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增加单位面积产值。赵思志根据当地人的喜好,圈起来一块林地,在林下养殖土鸡,仅出售土鸡蛋一项去年就收入了5000元。“去年,我种的红薯卖出一部分后,留下一部分制成粉面,加工成粉丝、粉皮,很受欢迎。 ”赵思志说,在脱贫帮扶干部的帮助下,粉丝粉皮还卖到了城里。
立体种养在赵大村开花结果,在邴集乡西张村更是发展壮大。天润发家庭农场种植桃树、葡萄树等,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就业;宝凤农场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银杏树500余亩,吸引32户贫困户贷资入股,让每个贫困户户均享受到3000元的收益;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彩叶基地,为165户贫困户提供托管服务,这些贫困户可以连续四年每年享受500元的收入;豪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帮助贫困户代种代养,做到管理、防疫、销售三统一,降低了贫困户的养殖风险。
“经常在我农场干活的贫困户有40人,每年基本收入超过4000元;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的,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对贫困户的产品我优先收购,让他们享受到订单农业带来的好处。”天润发家庭农场负责人孙亚东介绍说,通过发展产业,不仅让农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
作为偏远地区的传统农业乡镇,邴集乡过去的农业产业分散、带动力不强,贫困户增收一度遇到瓶颈。2017年,借助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契机,当地政府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特色种养业。目前,邴集乡建成了8大农场,发展特色种养业经营主体134家,推广立体种植养殖技术,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徐风光孙占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任秉文通讯员石继平近日,界首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贪污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被告人吴某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公共财物,数额巨大,构成贪污罪;在无实际业务往来、无真...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