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文 通讯员 张伟/文
本报记者 郭海洋/摄
拆违拆旧不仅是为城市建设拓展空间,更可以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自该项行动开展以来,阜阳市各处结合黑臭水体治理、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在城乡大力拆除破旧和违章建筑,改善环境,增加绿地游园,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
臭水沟变游园
位于阜城颍州区鼓楼社区的东关牛肉铺拆迁项目,占地6亩,涉及群众59户,房屋总面积5830平方米。从拆迁体量来看,它只是个“小个子”,但却一直是当地拆迁的“老大难”问题。
在阜城市民印象中,“牛肉铺”一带交通阻塞、环境脏乱差、异味扑鼻。“以前,东城河没清淤时,这里就是臭水沟,加上附近都是卖牛羊肉的,卫生环境极差;后来,市里统一疏通清淤河道,东城河变成活水,状况改善了许多,可因为牛肉铺挡在这里,河道必须拐个弯才能联通东关吊桥另一端,这里的水质也不是很好。”颍州区鼓楼街道办事处光华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建军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市政府和区政府下大力气改造老东关环境,5月份就基本完成了棚户区改造的征迁工作,目前正依照黑臭水体整治的步伐,改造河道。老东关牛肉铺区域已经变成平地,未来这里将成为河道和游园。
“这个河道直接打通后,可以一直连到三棚塔。这一路将不再有障碍,绿地游园也会延伸过去,真正把老护城河打造成完整的景观带。”李建军介绍说,牛肉铺聚居区原本有54户居民,大多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这次棚户区改造,把他们的房子改成河道、道路和绿化区,需要他们搬离一直居住的地方,虽然有些不舍,但大家都对未来生活环境的变化充满了期待。
“我没事溜达着就过来了,现在这边路已经修好了,河道打通后环境会更好。”老居民张雷说,现在大部分商户都挪到了路对面的温州街,不管是经营还是生活环境,都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后这里改造成河道和游园,他们的孩子还可以在这游玩,虽然离开了生活几十年的老地方,但他们大多数人都已经适应了新生活。
据了解,随着今年阜阳市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含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的开工,未来3年,阜城将治理包括西城河、东城河、西清河、中清河、东清河、七渔河、七里长沟等在内的黑臭水体47条;同时,新建白龙湿地、明镜湿地、凤凰湿地、东部湿地,通过净化湿地水生态系统,有效改善区域河道水质,改善区域河道水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有效彰显城市的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这些美化城市的工程正常开展,各地拆违拆旧工作势大力沉,有力保障了项目进展。
拆违拆出美丽乡村
除城市外,在农村开展的拆违拆旧行动也在助力着美丽乡村建设。
界首市泉阳镇胡集村杨庄中心村靠近镇政府,交通、生活十分方便。随着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沿路、沿塘盖起了新房。但是,作为过渡用的旧房子却并没有按照规定拆除,同时拥有好几处住宅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杨庄中心村从统一规划设计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拆违拆旧。将不符合村庄整体规划的沿路、沿塘住房全部予以拆除。同时,结合群众意愿,在规划区范围内为农民建房留有余地,引导群众集中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后,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你看,原先这里还是好几户人家呢,拆除了之后,村里沿着池塘建起了文化休闲广场,真的很漂亮。”村民杨贯瑞告诉记者,他们都很支持拆除违建。
“我们在拆违拆旧过程中,始终坚持群众利益为先。为动员群众积极拆迁旧房子,村里从统一规划开始,建起了示范样板房,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美丽乡村建成后的景象,从而自愿拆除旧房子,集中建设新房子。”胡集村党总支书记史俊峰告诉记者,得益于群众的理解与配合,杨庄美丽乡村已然成为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个标杆。
目前,在阜阳市各地开展的以群众利益为先的“和谐拆违拆旧”,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环境品质升级,违建的拆除正让城市变得更美丽,乡村变得更美好。
新闻推荐
近日,界首市光武镇贫困群众在当地春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洋葱。该合作社是光武镇北街居委会扶贫基地,流转土地500亩,主要发展特色种植,目前已带动了当地一批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本报通讯员徐良摄...
界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界首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