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燕 通讯员 王雨
在全国众多医改模式中,界首模式今年来声名鹊起。安徽14个地市纷纷前往考察学习,全国知名医改专家持续关注并点赞,甚至誉之为医改的“小岗村”。近日,记者赶赴界首,亲身感受医防融合“界首模式”。
签约医生到家来
12月23日上午11时,看完最后一个病人,界首市陶庙镇孙小集村医生陈宝骑着电动车来到村民张素美家中。
“大娘,最近感觉咋样?按时服药吗?”陈宝一边给张素美测量血压,一边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
得知自己的高低压都在正常范围,张素美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签约医生,就像有了一个私人医生,什么都照顾得好好的——前段时间,张素美突感头晕,并伴随肢体活动不正常,张素美的儿子立马打电话给陈宝说明情况。考虑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有限,陈宝便通过界首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建立的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联系上了界首市人民医院医生张涛。初步诊断后,张涛建议老人立即到界首市人民医院就诊。一个小时后,张素美被送到医院,医生已为其开通了绿色通道。因为送救及时,老人顺利康复。得到实惠的张素美动员了儿子、儿媳签约了家庭医生。目前,重点人群近700人的孙小集村,签约200多人。
可能连张素美都不知道,自己得到及时治疗,主要得益于界首“医防融合”模式的医改。
“很多地方医改模式难以推广,关键是没有解决防病及治病的矛盾问题。”界首市人民医院院长曾庆胜说,“医防融合”的医改就是要让老百姓少生病,得病了要合理诊治。
医防融合探索成效显现
为了解决村医技术不过硬问题,界首完善了“1+1+1”服务,即在医共体内由1名村医、1名乡医和1名县级医生共同签约。其中,建立的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让病人所有的医疗信息和健康信息在医共体内互联互通;为了引导病人多看门诊、少住院,节省医保资金,界首将门诊统筹费用从原来的150元提高到300元;为了帮助病人省钱,界首在原新农合报销比例基础上对门诊或住院报补比例又提高了5%到10%。对一些大病,市医院解决不了的,就在医联体内转诊,不仅病人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而且还能节省医院的医保资金。
为了充分调动医生的履约积极性,真正实现基层医生从治病向主动防病转变,主动成为医保资金和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界首市在医保资金分配上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家庭医生签约中,根据签约包的类别收取居民20至150元的签约费,医保资金按1∶2的比例配套作为防病经费。其中,10%给村医,让他们做签约服务和健康宣传;40%用于老百姓的健康体检;50%给乡医,如果病人没有住院,乡医就能按人头拿到这部分经费。为避免出现乡医因为要拿履约经费而不让病人住院的道德风险,界首市在信息化系统中设计了双向转诊功能,转诊之后乡医仍然能得到1/3的防病经费,这样,乡医就没有必要拖延病情,而是合理诊治。
“虽然现在村室每月进的药少了一半,诊治收入也减少了,但我们村医的个人收入反而都增加了。”陈宝告诉记者,“医防融合”的医改其实也帮他实现了当初学医的梦想——通过预防让人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
据悉,界首市人民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在陶庙、泉阳等5个乡镇进行试点,目前界首医防融合的探索成效逐渐显现。2016年县内就诊率为83%,2017年已近90%,外出患者开始回流,医保资金明显节省。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界首市开展了以打造健康界首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以绩效分配为导向的医防融合新模式。”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医改最终要建立完善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广大群众共享医改成果,这是最终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凯培冬至时节,位于界首市的安徽华铂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现场,施工依旧火热。这一项目将上马3条电池全自动拆解生产线和自主研发的低温熔炼系统,使企业运行能耗低于国家标准的70%...
界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界首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